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为锻造高素质党员队伍,兴安盟突泉县九龙乡党委党校紧扣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创新构建“本土培育+县域联动+实践锤炼”培训体系,通过“三个聚力”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堂”,让党性教育扎根乡土、惠及群众,有效破解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落地难”问题。
聚力队伍建强,让教学力量“厚”起来。坚守党校“姓党为党”初心,以“专业+本土”模式建强师资队伍。党校通过组建“两团三库”,储备讲师19名;与县级学校联动,拓展教学资源,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互补”的师资网络。自党校开班以来,累计开展“理论+实践”教学26场,覆盖党员群众1300余人(次)。让党员教育从“阶段性”变为“常态化”,实现“身边有课堂、随时能学习”。
聚力资源盘活,让培训内容“实”起来。立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借助县域乡镇“培训专题季”的有利契机,推动培训内容实现“精准滴灌”。精心组织乡土人才实用技术培训班,特邀突泉县中等职业学校专家团队现场授课,内容涵盖汽修技术与农业技术两大领域,来自全乡各村的70余名乡土人才、党员骨干和村干部齐聚课堂。让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成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
聚力机制长效,让学用转化“活”起来。为巩固培训成效,避免学习教育“一阵风”,党校着力推动党员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服务实效,要求党员每月结合自身岗位和群众需求,主动承诺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确保培训成果在日常工作中落地生根。截至7月底,各支部党员累计承诺践诺150余条,工作从日常的协助社保认证,到主动化解邻里纠纷,党员始终坚持“既守得住‘党性’高度,又接得住‘乡村’地气”,将党校培训中的党性修养、治理理念与乡村实际需求深度融合,推动学用转化、服务乡村发展的“长效引擎”。(兴安盟突泉县九龙乡 李娜)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