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阿拉善盟高新区为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始终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学习借鉴各省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经验,全面推行社区联合“大党委”区域化工作模式,通过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五事联办”,织密纵横交错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张网”,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了新路径、提供了新样本。
大事共议,织起党建网。高新区全面推行社区联合“大党委”区域化工作模式,组建非建制性社区联合“大党委”,每年召开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调整选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进入社区“大党委”班子,担任轮值书记、副书记、委员等职务,6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99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认领“三项清单”,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3年来先后解决了部分小区停车位不够、小区无物业、商业中心环境差等难点、堵点问题70余个,有效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实事共办,当好贴心人。高新区依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服务群众互联互动机制,聚焦群众共性需求打造特色服务载体,构建“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闭环机制,统筹各单位党组织及公益组织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15支(志愿者840名),累计开展理论宣讲、爱心义剪、爱心义诊、小课桌助学、政策解读等系列活动80余场次,慰问帮扶120余人(次),协助申请各类救助11人(次),帮助51名残疾人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居民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要事共决,架起连心桥。高新区坚持“共促和谐、信息互通、区域共治、平安共享”的原则,依托“微网善治”模式搭建网格协商平台,采取联谊、联防、联调、联动的“四联”措施,不断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由公安、消防、住建、市监等部门与社区党组织协调联动,共同商议社区重要事项,共同解决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形成要事共决、难题同解、大事同办的新格局。在城市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民意收集箱,依托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及时收集群众诉求;线下结合网格片区,由网格长、网格员主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收集上来的重要问题纳入社区联合“大党委”的工作日程,经联席会议确认后,纳入“吹哨”范围,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急事共商,汇聚金点子。高新区严格落实党建引领“微网善治”治理机制,搭建网格议事协商平台,严格落实“网格基本情况、特殊群体、矛盾隐患”等必知;“新入住居民、困难家庭”等必访;“突发事件、矛盾纠纷、重大活动”等必到的机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嘎查(社区)干部“沉下去”,将广大群众“请出来”,把民心民愿“议出来”,把群众“金点子”转化为惠民“金果子”。今年以来,精心谋划实施X756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图书馆等文化惠民体系建设、农村牧区户厕改建等9项重点民生项目,微网格员上门入户走访100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20余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20余次,为居民群众解决急事30余件,真正将与居民息息相关的诉求收集上来,努力破解群众诉求“最后一米”的问题。
难事共解,服务解民忧。高新区坚持以精准服务群众为导向,深入推进“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机制,广泛开展上门入户常态式服务、错时上下班式服务、点亮心愿个性式服务、热线求助应急式服务“四式”精品服务。创新“应急服务+居民自治”模式,联合辖区内有多年维修经验的党员、楼栋长、热心居民等,成立便民维修服务队,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0余件,真正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同时,针对居民提出的难点问题,社区“吹哨”,互联互动部门“闻哨报到”,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目前累计帮助辖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居民群众解决占用楼道公共区域、道路破损积水、私拉乱接电线、充电桩损坏等烦心事、揪心事100余件,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切实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的建设办公室 杨占军)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