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锡林浩特市,一场场发生在老旧小区的“变形记”,正是推进城市更新的生动缩影。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改出了城市新颜值,更改出了民生新温度,也是开门教育的生动实践。
走进巴彦查干街道长春小区,曾经尘土飞扬的800平方米闲置空地已变身休闲公园。这是长盛社区依托“书记有约”机制,收集居民诉求并联合小区建设单位蒙东能源公司共同改造的成果。长春小区居民丁宏媛说:“以前这里是杂草堆,夏天蚊子特别多,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现在可好了,下楼就能锻炼,父母有地方乘凉唠嗑,孩子也有地方玩了。”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额尔敦街道雄风小区。面对20余年老化的管道和设施,罕尼乌拉社区“开门纳谏”,改造方案获95%以上居民支持。目前小区内的供热、雨(污)水管网、破损道路、水电设施以及楼顶防水等正在改造提升。
在推进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中,锡林浩特市坚持开门教育、问需于民。该市已累计安排67个部门单位轮值进驻“12345”热线工作站,推动解决问题88条;推广政务服务“码上征”,收集交办群众意见建议7条;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四下基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723次,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777个。同时,各部门单位结合职能职责,创新打造“有事您说话”民意直通车、“党员中心户开放日”邻里议事、“流动办公桌”上门服务等特色载体,精准收集群众意见774条,有效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记者 孙沐野 陈宇桐)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