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汉旗以落实好“空心村”组织设置和干部配备试点工作为目标,针对人口流失、组织弱化、集体经济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以“四链融合”为抓手,实现“空心村”组织强、产业活、人气聚的转变。
规划链先行,筑牢空心治理根基
顶层设计强统筹。旗委组织部门联同旗纪委监委、旗民政局等12个部门制定空心村组织设置和干部配备试点治理方案,明确3条探索路径,细化旗乡村三级29项任务清单;以乡镇苏木街道党(工)委为单位组建18个调研组,逐村摸排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底数,填写村情要素表225份,建立旗级“空心村”排查台账。精准识别明靶向。建立“空心村”信息库,绘制全旗18张分布图,制定“八化”18项评价指标,精准识别党员空心化、人口空心化149个不同类别“空心化”村庄,创新“大改小”“强带弱”“空撤并”“党带群”等组织设置优化模式,实施“大群团”“大岗位制”“定职数”“定岗位”等优化干部配备方式。试点引领探路径。在古鲁板蒿镇开展“空心村”组织设置和干部配备治理试点工作,推广白家店村党建引领“聚地·强农·共富”土地流转模式,积极推动村党组织领办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流转耕地1.7万亩、流转率90%,带动就业600余人。
组织链重构,激活空心基层末梢
优化设置强覆盖。实施“大改小”“空撤并”工作方式,将党员人数不足50人的党总支调整为党支部、合并党小组,实现精准匹配;将648个党建网格重划为2905个“微网格”,设置997个党小组,实现“户户有人联”,同时撤销老年协会等空壳组织100余个,实现“精准瘦身”。整合资源促联动。在古鲁板蒿镇试点推行“1个党组织带领+3类群团组织整合+N名志愿者服务”的大群团体系,组织由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3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队开展“爱心讲堂”等活动20场,覆盖400余名留守老人和妇女;新惠镇推行“片区党建”,南部6村组建杂粮产业共同体带动257户增收,北部9村共建产业园增收88万元,东部4村开展志愿辅导惠及480余名学生。社企协同兴产业。试点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每个乡镇苏木至少培育1个试点嘎查村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旗领办专业合作社43家,集体经济收入达270余万元。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推动村党组织与企业结对共赢,长胜镇六顷地村与沙漠之花有限公司组建联建党组织,成立沙棘产业发展共同体,共建沙棘产业园,盘活厂房10余个,带动就业4000余人,增收12万元。
干部链激活,夯实空心人才支撑
岗位管理提效能。在古鲁板蒿镇试点“大岗位制”,将6类常设岗位精简为“正职+副职+委员”3类架构,配套7类责任清单;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法人交叉任职,实现225个村三个岗位“一肩挑”全覆盖;提高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比例,全旗1045名村干部交叉任网格员,120余名村级党组织委员兼任监委会主任,“两委”班子交叉任职600人,实现“双向进入、一人双责”。教育管理双强化。以18个乡镇党委党校为主阵地开展农牧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438期,覆盖16854人;聚焦流动党员培育,在北京市海淀区设置2个流动党员服务站,发放“红色包裹”65份,培训在外党员52人;聚焦党员发挥作用,在四道湾子镇推行“共富合伙人”模式,招募返乡企业家等“共富合伙人”34名,落地项目25个,引入资金8000余万元。头雁人才齐带动。以建设“头雁队伍”为抓手,开展“头雁讲坛”7期,28名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开展村“两委”班子承诺践诺行动,确定“强村富民”清单230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1700余件;打造“南北中”3个人才培育基地,积极培育乡土人才,黄羊洼镇依托6个实训基地,培育“土专家”400余人、种养大户1000余户,发展产业组织163个。
治理链下沉,完善空心民生保障
便民服务暖人心。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减窗口”工作,精简便民窗口87个,新惠镇高家窝铺村推行“1123”代办法,每名“两委”干部切实入户为群众办实事787件,处理实际问题133个。推行“快递进村”模式,全旗147个村实现快递入驻,四家子镇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组建14支服务队,每月代送包裹3000余件,木头营子乡万发永村建设“老年食堂”,为30余名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数字积分聚合力。以“敖组通”数字化平台为抓手致力解决群众诉求,设置“书记信箱”“村聊圈”模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478件,办结率97.5%;承接市级党建引领积分制试点工作,在53个村试点推行“积分制+移风易俗、诚信积分”等模式,线下建立71个“积分超市”,线上建立“积分乐园”,贝子府镇以党建引领诚信积分为抓手,建设38家诚信体验商店,为98户发“诚信积分卡”,引导村民。资源盘活促增收。实施“村村有项目”,按照每个嘎查村300万元标准投入资金,用于建设产业发展项目,累计资金4.47亿元,覆盖149个“空心化”嘎查村;处置闲置中小学200余处,在萨力巴乡城子山村、下洼镇广兴太村开展土地盘活试点工作,城子山村利用国家扶贫搬迁政策投入资金696万元,新建住宅59户,解决了167人居住环境改造,对2个自然营子7块宅基地实施“增减挂钩”土地复垦项目,获得耕地243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4万元。(敖汉旗委组织部 李佳琪)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