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乌海市乌达区创新推出“社搭子”治理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联动机关事业单位、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搭台唱戏”,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自治“搭子”精准问需,织密网格触角,激活末梢神经。健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架构,200余名党员中心户、800余名楼栋长(单元长)化身“民情前哨”,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依托“小板凳议事会”“楼栋长来当家”等载体,累计摸排群众需求近100项,其中20余项纳入社区重点攻坚清单。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通过“居民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闭环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楼栋、难事网格化解”。
机关“搭子”高效解题,吹哨报到联动,破解急难愁盼。打造“吹哨报到”数字平台,对群众诉求分为应急类、先锋类、民生类、平安类4种类型和紧急、重点、常规3个等级,明确“街道吹哨—部门响应—制定方案—规范处置—评价反馈”标准化流程。将部门响应率、办结率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建立办不成事约谈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推动12345热线受理服务态度差、推诿扯皮问题同比下降20.21%,信访代办事项化解率达100%,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100%,实现“事心双解”。
市场“搭子”服务提档,引活水惠民生,实现三方共赢。聚焦物业提质、养老托幼等6类高频需求,推出“社区引领、企业运营、多方共享”服务项目包,实施便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项目,推动经济链、服务链、民生链在城市最末梢“神经元”中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企业拓市场、社区强功能、群众得实惠”。推行“公益+低偿+市场”运营机制,企业通过规模化服务降本增效,社区以场地入股共享收益,群众享受平价优质服务,有效解决基层治理难、服务资源少等问题,实现社区减负、企业获益、群众满意“三方共赢”。(乌海市乌达区委组织部 慕欣卓)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