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呼德社区接到联户长紧急报告:第五网格吉某家门口突发火情。
社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紧急联系党员、联户长和群众灭火队及时疏散、转移周边人员和牛群,同时报告苏木防火指挥部,有效阻断火势扩散,未造成人员伤亡。
从呼伦贝尔草原到阿拉善戈壁,从城市社区到边境牧区,一张覆盖全区的民生服务网正在高效运转——2.55万个网格在党小组统筹下,由网格员与楼栋长(单元长、联户长)携手织密,筑牢基层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网格筑基,织密善治之网
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紧扣基层治理实际,深化“网格党组织+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联户长)”的基层治理体系,不仅有效破解了“小马拉大车”的治理难题,更推动昔日的服务对象转变为今日的治理力量。
高效响应有之——包头市昆都仑区黄河西路街道划分112个网格,依托智慧平台实时上传问题线索,网格员2小时内现场核实。
精准服务有之——兴安盟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开展社保认证、低保核查、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服务;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的“红马甲”网格员全天候响应居民需求,独居老人的低保核检、水电代缴等难题迎刃而解;乌海市海勃湾区在小区(网格)中挖掘3000余名基层治理“热心人”,“热心人”结合自身特长和专业,成立“心理健康帮帮团”“生活服务帮帮团”等,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闭环治理有之——各地充分发挥网格力量“地熟、人熟、情况熟”优势,打造“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的服务闭环,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双向奔赴,搭建暖“新”港湾
“小区有老人需要帮助”“某处发现垃圾乱堆”……这是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街道工作群跳出来的信息。
提供这些信息的“移动网格员”,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新就业群体——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他们以照片、视频记录城市细节,成为社区治理的灵敏“探头”,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新生力量。
新就业群体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那里。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深化新兴领域党建“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推动支部建在企业里、网格中、商圈里、楼宇上、网络上、产业链上,切实加大新兴领域党组织的组建力度。
新就业群体在哪里,暖心服务就送到那里。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细化20条举措进一步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聚焦新就业群体开展“点亮微心愿”“关爱健康”“邻里守望”“心理疏导”“职业帮扶”“凝‘新’守护”六方面志愿服务活动。呼和浩特市委社会工作部打造了“青城新e站”小程序,首批在18个“友好小区”试点安装扫码设备,外卖小哥通过扫描“暖行码”即可骑车进入小区。阿拉善盟委社会工作部将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全盟13家寄递企业共有从业人员400余人,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呼伦贝尔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社区服务场所、工会驿站、企业站点等场所打造服务驿站550个、友好场景9个。
减负增效,沉到一线解忧
“现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了解群众困难、服务群众了。”赤峰市红山区一位社区干部小李的感慨,源于社区工作清单的优化——职能部门交办的冗余事务少了,“头疼”事项减掉了。呼和浩特市四千米社区干部秦苗也深有体会:“只有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社区才有凝聚力。”她和4名大学生同事扎根社区,专注民政、文体、养老等民生服务。
转变背后,是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以“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为抓手,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集中整治。
通过完善“三张清单”,全区上下一体推进嘎查村(社区)规范履职事项、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
呼伦贝尔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全市城乡社区“一村(社区)一策”制定工作事项清单,扎实推进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三项规范”,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由79项减少到8项。通辽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嘎查村(社区)职责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及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正负面清单;制定市级层面基层减负清单47项,落实基层减负事项359项;清理嘎查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194项。乌海市乌达区全面梳理帮办代办事项清单,细化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已实现乡镇(街道)帮办代办事项11项,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70余项。广大党员干部沉下心沉下身,集中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网格员的足迹踏遍辖区角落,新就业群体的活力融入治理血脉,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用心服务群众,一幅党建引领、多元共治、聚力赋能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辽阔的祖国北疆壮丽铺展。(记者 宋爽)
原文链接: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内蒙古持续擦亮基层治理“幸福底色”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