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年轻干部“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做新时代优秀组工干部”主题党日活动发言摘编

创建时间:
2025-07-03 10:58:21
来源:
北疆先锋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组织工作百年史就是组织部门优良传统作风的发展传承史。这份“传承”是历史的接力,是精神的赓续,更是责任的交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开展“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做新时代优秀组工干部”主题党日活动,5名“90后”年轻干部述组工情怀、话组工传统、承优良作风,不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汲取奋进力量,接力书写好新时代的组工答卷。现将发言摘编刊发如下:

忠诚立身 求实笃行 清正致远

组织二处  刘志鹏

在实干担当中传承忠诚品格。传承是最好的致敬,实干是最大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入部近四年,从感性直观到具体实践,从“看到”“感受到”再到努力“做到”,逐渐懂得讲政治是具体的,书写忠诚要见行动。作为年轻组工干部,传承忠诚品格,唯有实干与担当,不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能始终甘于平凡、创造不凡;不论肩负何种职责,都能知重敢扛、挺膺向前,用钢铁般的意志和行动淬炼对党的绝对忠诚。

在躬身扎根中践行求实作风。传承好组织部门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就要深入基层、躬身实践,真正察实情、谋实策、出实效。深刻体会到,越是情况复杂,越需要沉下心、俯下身,搞清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同基层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才能以过硬作风赢得群众信赖。作为年轻组工干部,要把求真务实作为一种品格去追求,作为一种本领去掌握,学会“交换、比较、反复”,在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在方寸持守中永葆清正本色。组工干部职责重要、岗位特殊,清正不是简单的廉洁自律,更蕴含着对崇高人格的持续修炼,这不仅是最严格的约束,也是最深沉的爱护,既是履职尽责的基本底线,也是组工干部最高的职业尊严。作为年轻组工干部,要严格落实“七个必须、七个严禁”行为规范,摆进去、查自身、明职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于自我省察,始终心存敬畏,永葆组工干部清新之风,展现组工干部清爽形象。

传承优良传统作风

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干部监督处  祖  鸿

眼里有光,以对党忠诚立魂。本次学习教育提出,要突出抓好年轻干部这一群体。这一重要要求,深刻反映出党组织对年轻干部成长的深远考量。我们既是年轻干部,又身处组织部门重要岗位,是组工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有生力量。对党忠诚是组工干部首要政治品质,我们有责任把党性修养内化为自觉、养成为习惯,做到一言一行讲党性、一举一动彰正气,完成新时代的“传承”与“坚守”。

心中有情,以服务人民立心。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要自觉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模范。在基层工作时,我常体会到,文件堆里找答案,不如深入群众问需求,服务群众的过程就是与大家真诚沟通的过程。服务群众的另一个小妙招,是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文章不写半句空”的背后是调查研究的扎实积累,只有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才能真正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解决民忧。

肩上有责,以实干担当立业。记得刚到单位时,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的第一感觉是“本领恐慌”。后来在熟悉业务政策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做好工作的关键在于静下心来、学用结合,抓住业务能力这个“牛鼻子”。与此同时,年轻干部必须“干”字为要,做到重实功、出实招、见实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不断破除惯性思维、敢于尝试、勇于担当,才能练就处理复杂问题的“铁肩膀”。

行中有尺,以过硬作风立身。作为组工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理应挺在最前,既要“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力戒搞特权、耍威风;也要“别把自己太不当回事”,珍惜岗位、敬畏职责、珍视形象。作为年轻干部,打铁还须自身硬,必须时刻以更高的作风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来约束自己。面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还要坚持原则、敢于亮剑,做风清气正的模范维护者。

明方向 强内功 树形象

涵养组织部门优良传统作风

信息宣传处  丁  宁

时时对标对表明方向。方向明则思路清。组工干部首要的是把准政治方向,不断强化对标对表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对标对表,不是摆摆样子、喊喊口号,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组工宣传首先是党的宣传,是为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服务的,需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既要思考大局、把握大势、服务大事,也要寻求“硬新闻”的“软表达”,深入挖掘党中央关心、组织部门关注、党员干部人才关切的宣传点,把组织工作讲得有意义、有意思、有深度、有启发。

事事高标高效强内功。组工干部干事业、做工作,要传承和发扬“安专迷”精神。安,就是安稳心神,这不只是一种心理状态,更是一种踏实肯干的工作状态,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学习、扑下身子干事,和群众做朋友,把学历转化为能力,把业绩转化为口碑。专,就是专心致志。撰写材料时,必须用钻研的方法分析实际,用自己的头脑深思熟虑,把每一项政策吃透、每一个问题找准、每一条对策写实,用真材料解决真问题。迷,就是迷恋至深。只有热爱、喜欢,工作才能用情用力,只有痴迷、钻研,业务才能常干常新。对待组工宣传工作要满怀真挚情感,做到既“讲好故事”,又“防止事故”,不断扩大内蒙古组织工作“好声音”。

处处慎独慎微树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的古语来说明守住小事小节的重要性。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很多错误不是一朝一夕酿成的,而是失之于早、失之于小。年轻干部一旦在小事小节上“失守”,最终误入歧途,其犯错的影响、付出的代价将终其一生。作为年轻干部,应时刻保持清醒,不以“小节无碍”宽容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始终做到以自身清、自身正、自身硬,维护组织部门的正面形象。

学习百年光荣部史

传承发扬优良部风

研究室(政策法规处)  李嘉诚

从百年部史中感悟政治坚定的思想作风,在勤于“对标”中筑牢政治忠诚。对党忠诚是百年部史的灵魂,也是组织部门最优良的作风。作为研究室干部,讲忠诚就要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以文辅政”水平,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常有稿子不被认可的困惑,究其原因是缺乏政治站位、习惯就事论事,对组织工作的政治属性理解把握不深。经过几年的历练,随着稿子逐渐被认可,自己的政治素质也在不断学、不断写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对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认识也愈发清醒。

从百年部史中感悟深学笃行的优良学风,在专于“研究”中做到勤学善思。组工文稿作为谋划推进工作的“利器”,必须深研细究,守正创新。在处室同志“传帮带”下,我拿出“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劲头,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习惯了推稿时对重要表述反复推敲、校稿时对每个字词反复通读。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只有对文字工作较真求真,才能养成“事交我办请放心”的严谨认真。

从百年部史中感悟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在勇于“担当”中锤炼过硬本领。担当是百年部史的主线,也是组织部门最鲜明的作风。“材料工作无淡季”,“5+2”“白+黑”是研究室的常态。工作以来,我坚持来了任务不过夜,做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苦活多了不计较,即使与稿子“秉烛夜谈”,也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不把责任向上传导;有了疲劳不抱怨,不断以归零心态自我消化负面情绪,以昂扬斗志践行研究室干部的使命担当。

从百年部史中感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在严于“律己”中厚植为民情怀。基层锻炼帮我补上了服务群众的课,改掉了不接地气的漂浮。从一开始大家客客气气把我当外人,再到自己主动融入,一点一滴做好小事实事得到大家认可。虽然现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机会少了,但这段宝贵经历一直教育着我,要把生活标准定得低一点,制定政策起草文稿时对基层实际考虑得多一点,以自身的“清、正、硬”维护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

传承红色基因 做新时代优秀组工干部

办公室  孙俊杰

做到绝对忠诚。“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要始终把讲政治、守忠诚作为第一要求,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筑牢忠诚可靠的思想根基。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履行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职能职责中,主动对标对焦、细照笃行,保证政治上不偏离、服务上不失矩、落实上不走样。

练就过硬本领。组织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严、业务性精,必须锻造过硬的能力本领。要多积累,做到学中干、干中学,在深化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边缘的,切实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早谋划,把握工作周期性、规律性,做到从繁杂中找到规律、从苗头中寻得先机。要勤梳理,做好事项清单管理,区分轻重缓急,统筹时序进度,按时保质保效完成各项工作。

发扬组工精神。“组织工作无小事”。要发扬严谨细致精神,把每一稿当最后一稿,把每一环节当最后环节,切实加强过程管理和细节控制,真正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发扬实事求是精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始终保持默默奉献的平常心,看淡荣辱得失,甘当“无名英雄”,通过多付出、多历练来让自己成长。

树立清风正气。组工干部只有带头把自身作风建设好,管理才有底气、才能让人服气。做到慎初,以“祸患常积于忽微”之心对待小事、小节、小利,守住第一次就封住了贪欲之口,防微杜渐才能不做“温水青蛙”。做到慎独,珍惜岗位、珍视经历,在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方面知足,在学识修养、能力素质、工作业绩等方面知不足。做到慎交友,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可“什么饭都吃、什么人都交”,切实筑牢思想和作风防线。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_Ua_Fo1-83hm84cLPBjeQ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