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如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激发银发经济的市场活力,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光明路街道党工委立足辖区实际,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构建社区“养老生态圈”,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培育产业,实现了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与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和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
光明路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抓手,将其纳入基层党建“书记工程”重点推进。街道创新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党工委统筹谋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养老服务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社区党组织具体落实,将养老服务纳入社区年度重点工作清单;网格党支部一线执行,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常态化助老服务。这种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确保了养老服务政策在基层落地见效。
为破解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的难题,街道充分发挥党建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搭建起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平台。通过与惠德养老综合中心、呼和浩特市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医养联合体”,实现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已累计协调解决养老设施建设、场地使用、政策落实等问题37个,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扫清了障碍。
在具体实践中,街道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敲门问需”行动,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掌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巴彦淖尔北路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张关生牵头组建的“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吸纳了20余名退休党员参与其中。今年68岁的老党员张培先主动担任“政策宣传员”和“健康守护员”,每周定期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送餐、代购、陪伴等服务。“退休不褪色,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让党的温暖照进老人心坎里。”张培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党员志愿者的心声。
培育银发产业,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做好基本养老服务的同时,光明路街道敏锐把握银发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态升级。街道引进惠德养老等专业化机构,投资建设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综合养老服务体,配备智能厨房、康复理疗室、文化活动中心等现代化设施,可为262名老人提供全方位照护服务。该中心创新采用“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模式,每日可为周边3个社区200余位老人提供营养餐食,既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难题,又创造了80多个就业岗位。
针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街道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精心打造“银发活动站”。各社区根据老年人兴趣爱好,开设了书法、绘画、声乐、舞蹈等10余类兴趣班,组建了老年合唱团、舞蹈队、棋牌社等文艺团体。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50余场次,参与老年人超过2000人次。在近日举办的“银龄心向党”文艺汇演中,30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表演者用精彩的节目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的风采。
“过去退休后整天无所事事,现在社区活动这么丰富,我报了书法班和合唱团,感觉生活特别充实。”家住光明小区的李阿姨高兴地说。这种“文化养老”模式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带动了老年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多元共治新生态
为提升养老服务精细化水平,光明路街道创新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银发服务窗口”,整合养老政策咨询、志愿服务登记、需求反馈等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银龄学堂”、“健康讲座”、“红色电影放映”等活动,累计服务老人4000余人次。
在医疗健康服务方面,光明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惠德养老中心建立“医养联合体”,安排党员医生定期坐诊,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今年以来已开展健康义诊12次,服务老年人8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服务目标。
街道还注重发挥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组建的“银龄智囊团”吸纳了30余位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围绕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等议题建言献策,累计提出意见建议56条,其中28条已被采纳实施。在巴彦淖尔北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10名热心党员居民被推选为“质量监督员”,对施工质量、安全等进行全程监督,及时收集反馈群众意见,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展望未来发展,谱写银发经济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上,光明路街道将继续深化“党建+银发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计划扩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增加日间照料床位,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另一方面,将培育引进更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老年用品销售、健康管理等配套产业,打造完整的银发经济产业链。
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有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让‘夕阳红’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力量。”通过持续创新实践,光明路街道正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之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生动样本。(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委组织部 云静波 乌日娜)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