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泉县紧扣“服务常抓”核心任务,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服务下沉”三向发力,推动党群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转变。今年以来,社区工作者累计走访群众2万余户,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9%,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抓机制创新,推动服务“集成化”
“我这个城市居民参保登记应该是什么办理流程?”“这个领取养老金人员资格待遇认证应该去哪里办理呀”。面对群众对社区业务存在疑问时,突泉县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详细地为群众讲解每个步骤,帮助群众顺利完成业务办理,始终坚持“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办公室,现在一个窗口全搞定!网格员还常来家里帮忙认证养老金、检查电路,和自家孩子一样贴心!” 居民刘伟华高兴地说。
突泉县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网格职能,打造“多格合一、网片统一”治理体系,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推行“全科社工”模式,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低保申请、养老认证等多项业务“一窗通办”,办事效率提升60%。建立网格邻里议事会,通过“居民提事、网格议事、联动办事”机制,协商解决污水管网改造、供暖设施更新等民生问题87件。
抓线上线下,实现服务“常态化”
近日,突泉县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敲门行动”,通过“敲敲门、说说话、宽宽心、帮帮忙”的方式,挨家挨户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意见和诉求。同时采用线上“屏对屏”、线下“面对面”的服务模式,切实把关爱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用实际行动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我们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敲门行动’,主要围绕矛盾调解、隐患摸排、代缴代办等方面,通过分组分片、包干到人的方式,持续深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区网格发力、群众参与’的长效服务机制,确保无遗漏、全覆盖。”湖西社区党总支书记范春发表示。
突泉县线上建立181个“党群心连心”微信群,实时推送政策、在线答疑解惑,累计解决居民诉求1500余条。线下实行社区工作者“坐班+下沉”双轨制,每周3天入户走访,开展“敲门行动”提供矛盾调解、隐患摸排、代缴代办等服务,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组建10支“党员应急保障队”,应急响应水电抢修、设施更换、人员转移等突发问题,处置率达100%。
抓重点群体,深化服务“精准化”
走进突泉县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区手工编织工作室,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大大小小、造型不一的挂件,一根根手搓绳经过巧妙的编织化为眼前的艺术。看似普通的一根编绳,在宝妈高明月手中像变戏法似的,时而上压下绕、时而左右交替,不到一分钟,一根漂亮的手机链就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她仅用2天的时间就编织完成了750余个小挂件,收入近300元。
“这手工编绳挺简单的,我当时学了3天,就学会了大部分编织花样,现在不仅能挣零花钱,还能打发闲暇时间。”高明月说,像一些项链之类的编绳,手工费可以拿到每根2元的收益。
突泉县注重服务精准性,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服务档案,提供上门理发、助浴保洁、健康义诊等“七助”服务1200人次,建成2个社区老年食堂。开设家政、编制等技能培训课堂12期,联合零工市场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帮助36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寒暑假开办“儿童快乐营”,组织手工、面点、阅读等活动45场,惠及儿童1200余名。(突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洹)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