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以“场所常用、服务常抓、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的“四常”行动为抓手,聚焦群众所需,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党群“连心桥”,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阵地“不打烊”,服务零距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功能融合、服务升级”的党群服务矩阵。功能整合,服务效能再升级。深化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集中整治成效,对全镇2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实施“一室多用”的空间革命,规范设置“3+N”功能区(即,一个便民服务大厅、一个多功能活动室和一个综治中心),做到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布局合理、标牌悬挂规范。文化赋能,知识共享惠民生。打造“草原书屋”教育阵地,藏书量达2000余册,开展“北疆红韵”读书会、种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10余场,惠及群众300余人。文明实践,适老服务暖民心。深化助老联盟志愿服务项目,为幸福大院197户350位老人提供便民医疗、志愿服务等“一站式”关怀服务。探索新实践文明实践站、所“1个阵地+N种功能”的服务模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家风家训馆”,持续筑牢文明乡风根基。
服务“不断档”,纾困有温度。构建“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三级服务体系,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网格赋能,服务直达“家门口”。全镇27个村(社区)划分为111个基础网格、243个联户单元,选配网格长111名、网格员175名、联户长591名,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帮办代办等服务500余件。窗口升级,办事跑出“加速度”。镇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置14个“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派出所户政、交管等12类高频业务,推行“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模式,群众办事效率提升60%。村级便民服务站全面推行“综合受理窗口”,变“多窗跑多次”为“一窗跑一次”。服务下沉,便民送到“心坎上”。针对偏远屯组,设立6个“家门口”便民服务点,依托屯组长“移动办公”、网格员“背包上门”,为距离党群服务中心10公里外的群众代办医保缴费、低保认证等业务80余件,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活动“不重样”,干群心连心。创新“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模式,打造“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年年有特色”的活力阵地。“红色课堂”接地气。开设“田间微党课”,依托“屯不错”乡音宣讲活动,通过在家中、在广场、在田间地头,利用“圆桌学”“炕头学”“舞前十分钟学”“秧歌学”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30场次,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化活动聚民心。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中秋猜灯谜……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文化魅力,举办广场舞比赛、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群众强健体魄,累计参与群众达1000人次,点燃群众生活热情。志愿服务暖人心。定期组织“爱心义剪”“健康义诊”“助农秋收”“关爱留守儿童”等行动,惠及群众800人,用点滴善举传递党群温情。
群众“当主角”,共治促振兴。以“群众参与、共建共享”为主线,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民主议事聚合力。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年内解决村级道路修缮、灌溉设施建设等民生问题30个,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积分兑换激活力。推行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将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评分体系,村民凭积分可兑换农资、日用品等“暖心礼包”。目前全镇25个村全面推行积分兑换,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大幅提升。共建共享促增收。实施“以工代赈”惠农工程,在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组织800名村民参与管道回填、防护林种植等工程,促进户均增收2000元;鼓励群众参与项目监督管护,组建“村民管护队”25支,构建“建设—管护—受益”闭环。(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 王静)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