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兴安盟突泉县着力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从搭建多元平台破题、在创新教育模式发力、于作用发挥上出招,全力推动党员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实现党员教育的信息化、精准化、全覆盖。
搭建网络平台,从“一枝独秀”发展为“全面开花”。一是上下贯通纵向发力。坚持规范有序、集约高效的原则,推动基层党校建设与远程教育站点融合发展。发挥县级统筹作用,加强县委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10个乡镇(社区)党校办学条件,打造188个村级终端教育站点,构建上下贯通、一体联动的党员教育矩阵。二是线上线下整体推进。为切实提升培训效能,将党员领导干部、“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和单位业务骨干充实到“两团三库”师资队伍中,采用“线上 + 线下”“主课堂 + 分课堂”的方式,持续开展党员进党校、驻村干部素质提升、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等系列活动,将培训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实现“送教上门”“培训到家”。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05余场次,覆盖党员1.5万余人次。
创新教学模式,从“课堂式”学习进阶到“沉浸式”体验。一是以“视听手段”创新内容供给。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作为目标,广泛整合各类优质教育内容,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提炼榜样人物事迹及基层经验做法,制作出《守墓老兵》《张策夜话》《乡村视角下的共同富裕路径探索》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员教育片,使党员教育可视、可听、可感。二是以“互动体验”拓展教育场景。充分运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打造突泉县红色教育基地,转变“静态展览”的固有模式,推动信息化手段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让党员干部沉浸式接受党性教育。自2024 年11月开馆以来,已有185个基层党组织、7000余人次参观学习。
强化数字赋能,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一是建立档案实现精准施教。以“数智干教”平台为载体,为全县8000 余名党员、干部建立教育培训数字档案,常态化对培训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研判,针对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及培训效果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制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包,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节点,借助信息化平台推送给各基层党组织。二是用好平台提升管理效能。运用远程视频监控功能,构建覆盖全县党支部的动态监测网络,确保组织生活规范、有序开展。在强化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月调度掌握情况、季通报展现成效、年考核压实责任”的全链条督导机制,对组织开展效果欠佳的基层党组织及时进行督促提醒,推动党员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兴安盟突泉县委组织部 彭洪梅)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