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街道积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搭建“党群服务综合体”,切实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着力打造多元融合的服务阵地,使“小平台”迸发“大能量”。
搭建党群连心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街道聚焦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科学设计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空间。整合“一站式”服务大厅、文化广场、草原书屋等阵地,建成集理论宣讲、文化活动、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做到一室多用,设置简易标识牌,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的设施和资源,让“微阵地”发挥“大作用”,组建20个“网格代办”小组,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红色代办”服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代办业务100余次。打造4个“红蜂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提供免费充电、饮水热饭、临时休息等服务,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党组织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凝聚贯穿始终。
建立红色先锋站,激活基层党建“红色引擎”。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系列活动,让更多党员群众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拉近党群关系。打造“红色速递”党员教育直通车,打破“台上讲、台下听”传统模式,用活本土资源。开设党员培训课程,围绕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政策等专题,开展集中培训。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聆听老党员讲“奋斗史”,用“身边事”感召“身边人”,引导党员在秸秆禁烧、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亮身份、比担当,认领“微实事”项目,梳理形成“急难愁盼清单”,精准对接群众关切事项。针对辖区党员类型多、分布散的特点,坚持“分类管、精准教”,为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定制“学习礼包”,送学上门,搭配“一对一”辅导,拓宽理论学习覆盖面。
激活发展助推器,构建资源联动“协同生态圈”。以“校地共建”“大党委联动”为抓手,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功能、提档升级。链接辖区优质资源,联合辖区高校共同建设社区学院(老年大学),邀请辖区高校、医院等共建单位,开展政策咨询、健康科普、权益维护等活动,组织辖区大学生到党群服务中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以“结对帮带、轮值共训”等形式,持续配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保障力量,推行“错时延时服务”“爱心代办帮扶”“志愿服务日”等创新举措,用点滴“小幸福”汇聚“大民生”。通过社区“大党委”、街道“大工委”,与多家单位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通过党建工作联创、社区服务联办、社区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抓、文体活动联搞,实现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有效发挥党群联心作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组织部 杨波)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