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委”换届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基础工程,更是激活基层治理动能的关键支点。为扎实做好2026年村“两委”换届准备工作,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提前谋划布局,通过动态管理、广纳贤才、多元培养等形式下好先手棋,确保换届工作稳步推进。
动态管理固根基。为全面了解25个行政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区委组织部牵头组建5个分析评估小组,采取“核、测、谈、访”的方式,围绕班子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廉洁自律等方面逐村实地调研。通过组织500余名村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进行民主测评,与400余名党员群众进行面对面谈话,随机走访老党员、村民的方式,深入了解村“两委”班子为民服务、干事创业、领富带富等履职情况。经综合分析评估,运行情况为“好”的村6个、“中”的村12个、“弱”的村7个。
广纳贤才强队伍。聚焦“乡村振兴,以人为本”这一关键点,区委组织部印发《集宁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两年计划实施方案》,坚持内部挖掘和外部引进的“双轨”策略,建立源头储备、跟踪培养、动态管理为一体的村“两委”后备力量培育机制。通过“走访调查、乡镇研判、村书记访谈、‘两委’表态、本人谈话”的方式对村“两委”后备人员逐一分析,按照“一人一表、一村一册”建立后备干部档案,目前,已储备后备干部134人,其中35岁及以下81人,占比60.45%,大专及以上学历116人,占比86.57%。
多元培养促成长。根据村“两委”后备力量实际,推动在村的后备力量担任村书记助理、主任助理等岗位进行锻炼;推动在外的村后备力量参与村级事务、项目的讨论与决策,及时了解村内大事小情。建立“传帮带”机制,由1名乡镇科级领导、1名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与后备力量结对子,从思想、方法、经验、技巧等维度不断提高后备力量干事创业的能力。围绕政策理论、党建业务、乡村治理及服务群众等方面举办专题培训班,通过理论讲授和经验分享,后备人选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提前部署、精准施策,进一步摸清了工作底数,明确了工作重点,夯实了换届基础。下一步,集宁区将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靶向发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村“两委”换届任务。(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委组织部 冯雪峰)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