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人才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为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持续改善民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近日,阿拉善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令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盟人社系统要紧紧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推进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努力以人社改革的新成效,为阿拉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培育就业增长新动能。通过不断完善智慧化、便民化的服务模式,促进“家门口”就业。全盟现有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6个,零工市场(驿站)5家;在全域38个苏木镇(街道)265个嘎查村(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平台,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303名,形成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行“直补快办”“免申即享”的服务方式,延续实施降低费率、稳岗返还等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落实“1311”帮扶措施,招募“三支一扶”、社区民生、中小企业储备人才,全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建立起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工作,巩固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稳步实施“同审统办”,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进“社银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目前全盟6家合作银行23个网点可办理灵活就业参保登记等63项人社业务。2024年,全盟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01万人、7.53万人、6.51万人。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引育服务。激发用人主体活力,围绕技能强盟技能兴业的基本理念,建立富有阿拉善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全盟现有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11家,可认定职业(工种)85种,认定级别从初级工拓展到特级技师,技能人才总量达3360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530人。
完善劳动关系协商调解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争议处理和监察执法机制,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多措并举、长效施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记者 卢峰)
原文链接:
http://cb.alsnews.cn:29280/paper/pc/layout/202503/11/node_02.html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