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认真贯彻落实《北疆红色网格治理服务工作指南》,扎实开展社区领域“对标创先”行动,探索“四化四破”机制,通过体系严密化、队伍专业化、治理多元化、服务常态化,着力破解“如何引领、谁来治理、力量不足、不善治理”等难题,有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让城乡更有温度。
体系严密化,破解“如何引领”难题。建立“旗处级领导—苏木镇班子成员—驻区单位”包联社区机制,定期会商研判,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建立完善“苏木镇党委—社区“大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的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在全旗16个社区划分99个网格,全部建立网格党小组,推动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与城乡基础单元互促共融。健全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行“轮值书记”制度,明确社区与“大党委”各成员单位共建内容及目标任务。推行社区“两委”成员与物业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物业服务企业义务质量监督员,强化对居民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各类组织的党建引领,打造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下沉单位共商共议的基层治理格局。由社区干部、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群体担任网格党小组组长、楼栋长等,有效激活党组织领导下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
队伍专业化,破解“谁来治理”难题。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细化职数和待遇标准,将全旗16个社区“两委”成员全部纳入薪酬体系,实现“五险一金”待遇全覆盖。通过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能力素质,进一步激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积极性。配强专兼职网格队伍,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通过“一对一”帮带、教育培训、轮岗锻炼等举措,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建立健全旗、苏木镇两级培训体系,采取“线上+线下”“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互鉴”相结合,以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培训学习30余次覆盖231人次。加大优秀社区工作者表彰评优力度,当选旗级“两代一委员”7人,切实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荣誉感。组织全旗10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1611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报到,健全完善“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组织报到党员认领“微心愿”,承诺践诺等方式,帮助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治理多元化,破解“力量不足”难题。全方位优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聘任279名“单元楼栋长”,发挥外卖快递员熟悉辖区情况,活动范围广的优势,聘请32名外卖、快递小哥作为“流动网格员”,组建北疆义警党员巡逻队,定期召开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多方联动做好辖区巡逻巡查、信息登记、安全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为90名网格员统一配备电动车、平板电脑、充电宝等设备,规范落实网格信息楼栋公示和网格员民主评议制度,有效提升网格服务能力。组建理论宣讲队、暖心小分队、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等,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为居民提供精准化志愿服务。成立“知心大姐”“退伍老兵”品牌调解小组,积极探索“网格+调解”工作模式,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苏木镇、矛盾不上交”。2023年乌里雅斯太镇满都胡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全国模范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
服务常态化,破解“不善治理”难题。深化“双进双服务”工作机制,合理划分包联网格,以“党组织+”“党员+”的融合党建模式,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引导辖区内各类党组织有效参与基层治理,共同推进抓治理和服务工作,形成多元主体共下“一盘棋”的合作局面。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创城、关心关爱、帮办代办等活动,同时将“双进双服务”工作延伸至牧区苏木镇,累计各类便民服务2000余次,受惠群众2万余人。充分发挥暖心小分队作用,开展便民利民服务2.5万人次。结合“一区一品”特色,倾力打造“红色领航电影展播”“孝文化长廊”“母亲湖畔红色党性教育展厅”“党的声音进万家直播间”等线上线下特色党建载体。主题党日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体娱乐活动200余场次,推动党的最新政策理论进社区、进网格、进家庭。(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委组织部 都达古拉)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