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理论宣讲”+“志愿服务” 推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创建时间:
2024-02-22 10:52:56
来源:
学习强国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紧紧围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使命任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理念,精心打造“益·身边人”理论宣讲品牌,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的形式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有效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2023年,“益·身边人”宣讲小分队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基层理论宣讲示范先进集体”称号。

突出群众主体,让“百姓名嘴”担当宣讲主角。瞄准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行业模范和优秀人才,从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及各行各业精心选拔了1000余名“身边宣讲员”,组建了公交车宣讲小分队、红领巾宣讲小分队、环卫工人宣讲小分队、退役军人宣讲小分队、文艺宣讲小分队等127支“益·身边人”宣讲小分队,形成了专业齐全、特长明显、数量充足、人员稳定的宣讲员队伍。自“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组织宣讲员采取集中培训、集体备课、名师指导、专题试讲等形式加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培训,帮助宣讲员扎实掌握“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等理论知识,真正实现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教育引导身边人。

注重宣讲实效,把宣讲课堂搬到生产生活第一线。根据基层生产生活特点,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同时将各行各业宣讲阵地广泛延伸到社区广场、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街头巷尾、企业车间,多则数十名听众、少则身边两三人,实现宣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组织全市61个嘎查村“村村响”大喇叭开设“小齐广播站”,用群众熟悉的“大白话”录制宣传音频作品,让农户听得懂、记得住。顺应互联网时代网民需求,将宣讲阵地与现代网络平台相结合,在“红城1947”客户端开设“党课开讲啦”栏目,运用微视频、微语音、微动漫、H5等方式进行线上宣讲,宣讲员们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传递党的声音,宣讲党的政策,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聚焦百姓需求,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形式服务教育群众。坚持讲理论和办实事相统一,将理论宣讲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一方面让身边人把理论讲活、讲热、讲到群众心里,另一方面同步开展暖心惠民的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让“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响在基层,让党的温暖遍及群众。结合“岭上兴安‘文’暖北疆”活动,组织镇街宣讲小分队开展对象化宣讲,同时送上普法、健康、教育、科技、就业、金融等志愿服务,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动员文艺宣讲小分队把“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编成小品、快板、乌力格尔等文艺作品,结合“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农民文艺活动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深受百姓欢迎。宣讲员们通过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将共产党做的事情、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说清楚,让各族群众心里都有本“明白账”,更加感念党和政府的好,感念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好。自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益·身边人”宣讲小分队围绕“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累计开展宣讲2300余场,受众达1.7万人次。

下一步,“益·身边人”宣讲小分队将继续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宣讲任务,在宣讲方式、手段、载体上不断探索创新,将理论宣讲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更具吸引力的内容讲好“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引导基层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七个作模范”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