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党的声音传到百姓心中,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近年来,乌达区滨海街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活动赋能、志愿服务项目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社会文明拾级而上、提质增效。
滨海街道紧扣群众需求,开展阵地建设。街道在“十有”标准全覆盖的基础上,全新打造团结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体活动室、书画室、棋牌室、家长课堂活动室、养老服务站、儿童之家等,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随处可见”的阵地。
同时,街道将老年大学、卫生服务中心、共享自习室“搬”入站内,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活动、义诊、健康讲座等服务,另一方面,吸引适龄青年前来学习,协调在职党员和志愿者免费为辖区儿童提供辅导服务,为理论宣讲、文体活动、亲子互动等提供“随时可用”的场所。
2023年,滨海街道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依托“社区造节”,先后策划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三八妇女节 义诊送关爱”“同心聚同力 最美家园梦”“光荣在党五十年 初心如磐永向前”等系列主题活动50余次,努力做到活动开展项目化、清单化、品牌化,以活动激发居民自主治理新活力,让居民从“旁观”到“参与”,从“局外人”到“主人翁”,使“志愿红”花开遍地。
近年来,滨海街道积极探索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群众满意的志愿服务品牌,打造“喜邻”志愿服务项目,联合在职党员解决小区环境卫生问题,开展“一老一小”帮扶慰问活动,同时,建立辖区在职党员、志愿者、楼栋长联系居民常态化机制,快速响应居民群众诉求,以积分兑换探索“商居联动”模式,实现商户得实惠享收益、居民得便捷享服务、社区得共建享提升。整合辖区内的“零星地”,紧紧抓住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播和实践两个发力点,将原有的核酸采样站综合利用,设置“喜邻”网格驿站+志愿服务点,由专职网格员定期坐班,提供理论宣讲、说事议事、帮办代办、信息公示、二手物品置换等服务。
街道还充分发挥滨海街道“红柳”微融站基层哨点作用,通过“两微一抖”平台,丰富外宣内容及形式,将“互联网+”与宣传工作有机融合,挖掘出品《我们的节日》《左邻右舍》《我们的课堂》《实用小知识》等栏目,将为民办实事、政策宣讲、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制作成视频并反馈到居民群中,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增强居民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潜移默化引导居民认同并自觉参与社区活动。截至目前,共制作上传各类视频300余个。
下一步,滨海街道将持续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创新举措抓好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志愿服务在为民服务、促进文明进步、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