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以“亮晒比”赋能乡村振兴

创建时间:
2024-02-01 16:46:35
来源:
北疆先锋网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聚焦落实“两件大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强组织、聚人才、优治理,持续深化“亮晒比”创先争优行动,汇集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三抓三强”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让基层组织“亮”出战斗力。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增强“两个功能”,让基层党组织“亮”起来。一是抓组织,强化政治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对照“星级化”建设标准,全领域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农村牧区打造堡垒支部55个、坚强堡垒支部32个、坚强堡垒“模范”支部5个,创建特色党建品牌18个。2023年全区乡村振兴现场会、全市基层党建“亮晒比”现场会在我旗成功举办,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结构更优、功能更强。二是抓队伍,强化素质提升。深入实施“头雁工程”,苏木乡镇领导班子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6.8%,35周岁及以下年轻干部占比34.8%,嘎查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至48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3%。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农”工作、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上级有关政策要求纳入干部日常教育,作为党校主体班次重要课程。去年以来,全旗举办领导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基层干部主题培训15期,培训1200余人次。三是抓机制,激励担当作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2条措施和关心关爱苏木乡镇干部若干措施,提拔重用“担当作为好干部”44名,为317名基层公务员晋升职级,为150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兑现职称待遇。健全完善嘎查村“两委”干部激励机制,出台头雁工程“十项政策”,实施薪酬待遇“差异化”考核,常态化开展“擂台比武”,9名党支部书记命名为市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享受事业工资待遇,充分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三化并驱”搭建乡村振兴新路径,让基层治理“晒”出成绩单。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延伸党建触角,推动多元共治,让治理成效“晒”出来。一是责任落实“全员化”。落实三级书记网格化管理工作责任,建立旗级领导包乡走村、苏木乡镇干部包村联户机制,122个嘎查村划分网格946个,配备网格长网格员1068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旗级领导开展讲党课和工作指导63次,苏木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和嘎查村党组书记累计上门走访320余人次,收集并解决难点问题135件。二是矛盾化解“及时化”。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根本落脚点,依托嘎查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推进信访代办,全年代办信访事项1856件,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7%。三是服务方式“多样化”。着力构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完善嘎查村“一约四会”制度,推行三级积分制管理模式,建成87个文明奖励超市,激励农牧民用积分换出乡村文明新风气。深入推进“固边戍边富民”行动,投资1.2亿元补齐边境牧民水电路讯和养殖生产等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才并聚”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让人才队伍“比”出新气象。按照按需供给、分类施策理念,优化队伍结构,让各类人才“比”起来。一是紧盯需求,聚高新人才。围绕做强优势产业,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推动建立中国农大教授工作站,33名国内外顶级专家助力中加、赛诺公司成功揭榜自治区种业创新重大工程“揭榜挂帅”项目,成为全区唯一有2家企业上榜的旗县。在科技人才加持下,通过“企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合作方式,2023年全旗马铃薯种植良种覆盖率100%,杜蒙肉羊改良率达到60%,带动种养殖户3.8万户,实现户均增收6000余元。二是围绕短板,聚党政人才。针对基层党组织人才短缺问题,制定四子王旗引凤还巢实施办法,累计吸纳234人到嘎查村任职,17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纵深推进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近三年完成96名嘎查村干部学历提升工作,嘎查村堡垒作用明显提升。三是结对帮扶,聚本土人才。借助“组团式”帮扶优势,按照尊重民意、因人施策、分类培养、整体提升的思路,建立“乡土人才服务站”122个,吸引致富带头人388名,累计培养家庭能人2900余人,有力锻造出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委组织部 刘斌)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