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通过铸魂赋能、实践淬炼、严管厚爱等三方面举措加强对选调生的培养,助力选调生成长成才,培养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铸魂赋能,为选调生成长“育苗子”。举办年轻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班,实施“成长路上·青春筑梦”培养工程,成立5个理论学习小组,依托旗党史党建馆、廉政教育基地等党建、红色文化资源,组织选调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性教育,时刻紧拧理想信念“总开关”。为解决选调生下村“脸生、路盲、口难开”等难题,充分用好“4+1”帮带机制(4是指1名旗领导、1名组织部干部、1名苏木镇班子成员、1名嘎查村党支部书记,1是指1名选调生),为选调生安排“成长导师”,工作上教方法、行动上带作风、思想上常疏导,“手把手”带领选调生开展国情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做好基层工作能力。对新录用的选调生分批次进行岗前培训,同时组织开展“组工论坛”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心得、科室业务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外出学习实践等方式,培养训练选调生听说读写、沟通协调、思辨创新等能力,全力打造一支“能说、会写、敢干”的高素质选调生队伍。将选调生全部纳入网宣员队伍管理,组建“捻字成诗 执笔为画”交流微信群,互相学习借鉴写作技巧,增进写作技能。
实践淬炼,为选调生成才“搭台子”。注重选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在基层工作队伍中培育出一批精兵强将。开展选调生全员到村任职工作,通过“七个一”专项行动(完成一轮入户走访、结成一个联系对子、办好一件为民实事、组织一场集体活动、参加一项重点工作、建立一套村情档案、撰写一篇调研报告),让选调生脚步下行,走出机关、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门”,倾听群众所急所想所盼,掌握第一手民情资料,以人民情怀,真心实意驻村调研。将选调生安排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多个一线重点工作岗位锻炼,汲取实践力量,助力选调生积累经验,增进才干。大佘太镇党委选派14名年轻干部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情况和困难诉求;同时结合选调生驻村了解到的生产生活实际、农民种养殖收入、劳动力流出等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供镇村干部参考,达到工学双促进的效果。沙德格苏木由21名年轻干部组建成立的选调“声”·青干“音”科普志愿服务队,被自治区科协通报表彰。新安镇10名选调生在驻村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才特长,组成“背包讲堂”志愿服务队,在基层传递党的好声音,科普宣传有“金点子”,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严管厚爱,为选调生扎根“打桩子”。“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锻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出众、纪律严明、氛围温馨的选调生队伍还需要“严管厚爱”来明规矩、亮纪律、送温暖。构建选调生“1+N”政策管理机制,以《内蒙古自治区选调生工作办法(试行)》为总领,制定出台《选调生到村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选调生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乌拉特前旗选调生管理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召开选调生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跟踪研判成长轨迹,全面了解选调生思想动态,帮助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做到政治上引领、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怀。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采取日常监督考核、年度考核、任职期满专项考核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考准选调生基层任职表现情况,结合选调生日常、工作表现形成个人信息记录、调研报告等资料,对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选调生,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选调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干事热情。(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