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山东路街道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强化机制运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作风品质,突破创新提升品牌形象,打出“五张牌”引领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强化核心纽带作用,打好“统筹牌”。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全力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抓手、驻区20家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凝聚合力,发挥“大工委”平台作用。辖区内各社区结合地区优势,形成社区“大党委”工作格局,以在职党员进社区为载体,按照党组织包小区、支部包楼栋、党员包单元,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同时依托“三站一桥”(党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联络站、社区党群中心连心桥)充分运用市、区“两代表一委员”政治职能,完善党建融合共建机制,发挥优势,多方联动,激活红动力,带动街区发展。
优化机制运行效能,打好“规划牌”。强化工作统筹机制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强化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强化包联服务机制提升破解难题成效,强化协商议事机制助推社区管理和居民自治有效衔接,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辖区“红色物业”管理水平,实现精准服务零距离。实现社区与物业联动,提升居民对物业服务的认可度;居民与物业互动,实行居民党员在社区党支部和物业公司双任职,发挥居民监督作用,激发居民党员参与度。
抓实队伍内生动力,打好“阵地牌”。街道通过中山讲“坛”(每周一讲,半月一谈),班子成员、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轮流上台讲心得、谈体会,打造一批理论强的“全科”人才队伍;通过开展三个“一起带一批”活动,打造一支“理论强、敢干事、干实事”的干部队伍;通过组建由人大代表、高校老师、党校讲师、业务骨干组成的讲师团队开展政治讲堂、理论课堂、业务培训活动,培育一批社区书记后备干部,进一步提升基层队伍整体能力。
夯实作风深化品质,打好“惠民牌”。街道提供党员帮办代办服务,畅通为民服务通道,推行“一次送件、分类代办、限时办结”的全程代办便民服务模式,设立“帮您办”窗口,实现了“一岗多能”“一窗通办”,提高了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和“志愿服务岗”作用,推出上门服务、代收代办、帮助指导三类帮办代办方法,化 “被动”为“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全方位办事体验。打通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渠道,实时上报、差评回访、整改反馈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实现“好差评”渠道全覆盖、信息安全关联、数据全汇聚、结果全公开。
提升服务品牌形象,打好“创新牌”。街道创建四种主题议事工作模式,解决居民愁盼的问题。开展流动议事,团结巷社区通过开展破解小区居民生活问题,“哪里有问题就去哪里”,直接把议事厅搬到现场。解决了团结巷47号院物业管理难、中医院西巷拆墙并院的问题;开展商圈议事,迎宾南路社区搭建党建红色商圈,打通双向服务,焕发协商共治新格局,解决了团委小区自来水改造,大天酒店门前停车难等各类问题12件。开展居民议事,中山社区引导居民结合院落自身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协商方式,实现了“遇事难解决”向“协商求共识”的良好态势转变,解决了碧玉小区和邮校小区吃水难等问题。开展微家议事,新华社区依托“党建微家”阵地,为居民说事议事,化解矛盾搭建阵地平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晓艳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