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不断精细化的基层治理任务和基层治理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充分发掘自治力量,以户数为标准、以物理结构为依托,在网格党小组和居委会自治组织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大中小微”四类网格,同步嵌套党的组织体系和居民自治组织体系。通过延伸基层治理服务的触角,缩小社区治理服务半径,在党的引领下推动精准化服务和居民高度自治。
选优三户四长
在小区中网格设置党员中心户,在楼栋小网格设置党员堡垒户,在单元微网格设置党员先锋户,同时,选优配强网格长、小区长、楼栋长和单元长。通过党组织推荐、党员发现和群众自荐的方式,选任党性观念强、积极热心、乐于奉献的党员“三户”7844名,有口碑有威望的居民“四长”14906名,同时,结合个人特长开展设岗定责,鼓励“三户四长”在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协商议事等各项重点任务中发挥作用,实现居民自治的有序参与。
丰富治理体系
充分运用协商议事、“吹哨报到”等机制,在小区楼栋单元创新“小院讲堂、马扎议事、客厅评理队”,为“三户四长”发挥作用提供载体,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鼓励在职和离退休党员担任“三户四长”进社区报到,结合自身优势,在小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合100多个包联单位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全年解决民生诉求5019件。
搭建服务平台
综合考虑人口数量、服务半径、功能设置等因素,探索建立小区(自然村)党群服务站15个,延伸党群服务触角。同时,搭建协商议事室81个、小区协商议事厅(长廊)37个,召开协商议事会690次,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467个,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
强化激励保障
通过颁发聘书、发放工作证、悬挂示范门牌等方式,让“三户四长”在小区里亮身份、树典型、做服务。建立健全政治激励、党内激励、情感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机制,落实“三户四长”年度工作居民评议和表彰工作,对于“三户四长”中表现突出的居民党员纳入社区“两委”成员及业委会成员候选人,在职党员在本单位优先考虑评优评先、提拔使用,进一步激发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集宁区通过选优配齐“三户四长”,不断织密基层治理服务网格“网眼”,做到细“治”入微。在党建引领下发挥自我治理和自我服务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群众在基层治理服务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基层治理更有温度、热度和深度。
[责任编辑:王圣 校对:吕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