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赤峰市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西沟村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1235”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了种养殖业双向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的社会局面。
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 百姓过上“牛日子”
“我这个宝力养殖专业合作社能建起来,全靠旗里镇里的支持,组织我们外出学习,不仅邀请旗里的专家来讲技术,提供贴息贷款,减免土地租金,还提供水电路配套,看我这100来头牛,村里人都叫我‘赵百万’”,养殖大户老赵兴致勃勃的说道。
老赵的经历只是几百户脱贫户的一个缩影,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西沟村着眼于加快乡村振兴,把肉牛产业作为实现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成立“西沟村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共同体”,推行“融合共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服务、资金等各类资源下沉。以“党建引领融惠农信”为依托,联合旗信用社党委实施“金牛贷”,有效解决百姓“养不起”的问题。以旗委实施“托养代繁”政策为抓手,真正解决家庭困难户“想养没钱养”的问题。针对“小户养不了,大户养不下”的实际情况,建设养殖小区,实现产业向规范化转变,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仅一年的时间,养殖户就从17户发展到了131户、牛存栏量由不足300头增长到3300余头,人均增收2.4万元,集体经济突破15万元。
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绘就美丽乡村“共治图”
“老刘,把门前的垃圾收拾收拾”,检查网格内村民的垃圾清理情况,是网格员马凌云每天都要做的事。在西沟村,常常会看到同马凌云一样的网格员,开展网格巡查、公共区域垃圾清理、上门走访、排查隐患、民生服务等各类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
全旗以西沟村为试点,实施“党建引领网格+信息化”治理模式,建立“智慧西沟”信息系统,全面优化网格划分,并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保等27项服务职能纳入网格,初步实现“多网融合、多格合一”。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群众难题261件,联系服务群众153人次,真正做到了“村民有需求,村里有响应”,初步形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管理服务工作格局。
同时围绕实现“村民自治”,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制定包含人居环境、矛盾化解、孝老敬亲等内容的“西沟九条”,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活动,为优秀“共产党员户”挂牌、设置“红黑榜”等方式,充分激发党员群众自我管理积极性,初步形成了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打出环境整治“组合拳” 焕发生态环境“新生机”
“以前这街上路都凹凸不平的,一下雨更是难走得很,现在路宽了,街上也整洁干净了,人人都自觉维护街道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日子是越过越舒心了!”村民们这样说道。
为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举办“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行动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大清扫大保洁行动,聘用长期保洁员17人,实行“担当区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同时,采取“线下”网格长、网格员实地检查及“线上”村民“随手拍”等方式及时监测,真正做到常态化监管。今年以来,关于环境卫生治理“派单”41次,办结率达100%。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