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筑巢”和“引凤”相结合,积极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畅通渠道引人才
采用刚柔并济的引才机制,吸引、聚集各类优秀人才。柔性引才方式引进12人,包括11名北京大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和高级职称人才1名;刚性引才方式引进84人,包括教育、卫生系统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才50名,企业34人。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好各类招聘工作。2021年分别在工友之家、玉泉区劳动用工综合服务市场等地举办“贫困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在民企 就有未来民营企业”和“稳就业、促民生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失业人员”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9794个,吸引5545人参与,达成就业意向1554人。
强化载体聚人才
切实抓好载体平台建设、大力营造优质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内蒙古文旅科教双创基地、内蒙古蒙古马文化基地。其中,蒙古马文化基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入驻实体22家,结合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深厚的会议庆典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正在打造国际级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体育双创特色示范平台。落地大漠文创园区的文旅科教双创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入驻实体26家,弥补了呼和浩特文化旅游内容生产基地的空白,聚合内蒙古旅游、非遗、教育、科技等文旅创业创新商业项目,打造了国家首个少数民族文旅消费示范基地,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创业支撑平台以及“一部手机游内蒙——草原英才项目”等荣誉,进一步优化了全区创新创业环境,为各类实体、创新创业项目发展提供了沃土。
优化政策为人才
积极落实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体化运行。印发了《玉泉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运行机制》《玉泉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文件,建立健全成员单位向协调小组报告重大事项、通报重要情况和报审重要政策等制度。加大关怀力度。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由区委常委一对一帮扶8个“草原英才”团队和个人。确定重点人才项目,定期听取高层次人才意见建议,关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及生活,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为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组织驻区单位、企业申报“西部之光”“草原英才”等人才工程,协调各相关单位部门,为全区人才发展、项目研发争取上级技术和资金支持,2018年以来,共争取“草原英才”专项资金140万元。
多措并举育人才
持续推进“千名人才下基层”活动。精准对接基层需求,连续3年不定期选派教育、医疗、文化、农牧、科技各类人才下基层服务,充分发挥专家智力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帮扶人数22000余人,为基层居民带来优质服务和知识。积极选树人才工作典型。确定专人负责各领域人才信息工作,大力宣传玉泉区人才工作典型经验做法,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做好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通过引进“双一流”人才为专职信息员、社区挂职干部等方式,进一步夯实新引进人才的文字功底,提升基层工作能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责任编辑:赵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