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干部能力强了,素质高了,态度好了,与群众感情深了,这是现如今村民们的普遍反映。近年来,乌兰察布市以教育培训为先导,大力实施嘎查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突出科学施训,及时掌握新思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上下功夫。合理设置课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党建作为“必修课”、把提升为民服务意识、群众工作能力、基层治理能力作为“基础课”,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公共课”,增强培训实效性。上半年,推动市县乡三级开展培训220期次,累计培训嘎查村干部13875人次。精心选派师资。采取“党校+高校专家+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先模人物”的模式,在聘请区内外知名讲师打造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重点邀请乌海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业务科室骨干授课,有效提升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创新培训形式。按照“理论+交流+电教+测试”的模式,拓宽教育培训途径和方法。每期培训班都安排学员分组研讨交流,深入挖掘为民服务的“金点子”,开拓基层发展的“活路子”。同时利用电教模式打造实景课堂,进一步增强内容吸引力。
突出示范引领,持续传递正能量。用先进的经验教育人、用先进的事迹感召人、用先进的作风带动人,在全市形成“对标先进找差距,比学赶超争一流”的良好氛围。鼓励“草根讲师”上讲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举办乡村夜校等形式,积极邀请“土专家”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宣传党的为民政策,讲好身边故事,传播身边好声音。
宣传“先进典型”进讲堂。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表彰活动,大力宣传优秀农牧民党员先进事迹,带动嘎查村干部素质整体提升。
突出跟踪问效,学以致用有作为。坚持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对参训的嘎查村干部进行跟踪问效,充分调动学员参学积极性。建立测学考评机制。将教育培训与考学促学相结合,引导学员找差距、补短板,逐步走出一条“让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党员教育培训路子。建立学用转化机制。加强对嘎查村干部履职情况的动态研判,做好学用转化的情况跟踪,努力实现“培训带动一人、发展盘活一村”的目标。明确各级组工干部、市县直属党(工)委班子成员、苏木乡镇(街道)党务干部“三类群体”要深入基层走访督查,现场检验基层干部学用转化工作成效,提升工作水平。
[责任编辑: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