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坚持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引领,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讲好四句话、做好四件事,全面煅造“炉火”党建品牌,努力用党建工作新成效推动苏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炉夜“话”聊“三会” 夯实基础焕生机
苏力德苏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牧业苏木,下辖9个嘎查2个村。近年来,苏木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原则,逐村逐社逐户研判,根据地域面积、人口数量、服务精力和辐射范围等因素合理设定服务半径,科学划分网格,将辖区每15—50户农牧户设置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确定1个党员中心户,并严格按照党员自荐和群众推荐、嘎查村党组织研究公示、苏木党委审批等程序,从嘎查村后备干部、合作社负责人、致富带头人中推选出56个党员中心户,由苏木党委统一命名挂牌,把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落实到各党员中心户,真正让组织生活进家入户、围炉而开。
2021年,苏木13个嘎查村社区累计开展“围炉夜话”活动217次,通过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周围528名农牧民党员主动参加“三会一课”,全面夯实基层小单元。这种以家庭式、互动式、便捷式等形式开展的组织生活,真正将政治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能把固定会开成有效的学习会、交流会、议事会,可以用“群众语言”讲出大道理,让农牧民真正听得懂、愿意学、有收获,实现“三会一课”从“人不够、走过场、做虚功”向“广参与、问需求、重实效”转变,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规范起来、运行开来。
“八路榆”下“话”党史 革命熔炉淬初心
一直以来,在神韵苏力德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都生长着数棵意义非凡的榆树,冠以八路军之名,表达了当地农牧民对八路军的感激与爱戴。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这片“八路榆”俨然成了全旗党员干部开展组织生活、学习身边党史的“打卡地”,各级党组织已赴“八路榆”开展讲课研讨186次,党员干部参观学习3700余人次,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参观学习2600余人次。
苏木党委按照全域覆盖、好中择优、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整合辖区红色资源,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八路榆”周边的沙尔利格庙、西公商、大圐圙等一批共产党人早期活动的联络点纳入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总盘子”,一体布局,一体推进,深入开展以“走革命廊、进初心亭、讲奋斗史、看浮雕墙、瞻仰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党日活动,全力将“八路榆”广场打造成一个开放、共享、全天候的党性教育基地,让苏力德苏木党员群众走出家门就能学到党史。
党群“话”亲焐心炉 结对帮带赋能量
今年4月以来,苏力德苏木启动实施“党群话亲·帮带赋能”专项活动,创新性推行“三固四化、五级联动、六个一线”帮带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群众点菜+党员摘菜+支部做菜”模式,全面谱写基层党员“认亲”“走亲”“帮亲”的生动画面。
立足嘎查村社区管辖面积、党员数量等客观条件,通过“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内容”的方式,将383名党员合理调配到13个嘎查村社区,确保苏木辖区内“每户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每名党员都有服务对象”。结合“苏力德苏木政务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实时跟进、动态监管、全程督办,逐步建立起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的帮带工作机制。
按照“无缝隙、全覆盖”要求,推动党员干部每周与服务群众联系1次,每个月至少见面1次;嘎查村社区每半个月研究1次社情民意,苏木每个月研究1次重难点问题,苏木党委协调旗委每季度解决1次重难点问题,嘎查村社区每年开展1次评议考核。
乡村振兴“话”发展 一膛“炉火”暖民心
“抓党建,促振兴,千方百计找增幅,瓜果蔬菜营养足,牛羊产业大复苏,人民生活真幸福……”这是新时代新农村热火朝天的发展图景,也是如今苏力德苏木各嘎查村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苏力德苏木按照“地域相邻、条件相似、产业相近”的原则,通过以强带弱、以富带穷的方式,积极整合扶持资金、土地资源、固定资产等要素,推行集体经济区域化联动发展,着力破解弱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思路少、产业实施难等难题,全面形成同频共振、发展互促、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
在推动“抱团发展”的同时,苏木还充分发挥强村“带头人”“领头雁”作用,积极为弱村传经验、出思路、帮建设,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将强村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在弱村“完美嫁接”,最终实现产业共建、收入增加。在区域化党建联合体的推动下,塔来乌素嘎查年产1.8万吨有机肥厂、沙尔利格嘎查炒米加工厂、通史嘎查饲草料颗粒加工厂等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的集体经济项目孕育而生、蓬勃发展,苏力德苏木正在走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苏力德苏木将深耕“四话”党建,扎实推进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党员队伍优化提升、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党建引领服务发展“四大行动”,努力在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质量+示范”建设中淬炼“炉火”品牌,逐步走出一条符合农村牧区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径。(王成)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