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新利村,村民们正忙着在田间栽种青椒、西红柿等蔬菜。与往年不同的是,自从村里建起了农贸市场后,农产品不愁卖了,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全村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以上。
村民们正忙着在田间栽种青椒、西红柿等蔬菜。(摄影 王磊)
新利村以前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多年来,村民在生产销售中一直是单打独斗,导致农产品销路不畅,效益不佳。脱贫攻坚工作该怎么干,“五面红旗”给出了答案。干召庙镇充分发挥各村优势,提出“支部引领、产业铺路”发展思路,推动全镇160户贫困户高质量脱贫摘帽,这也让新利村找准了主攻方向。2019年通过申请上级扶贫资金,新利村建成81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用于农畜产品收购、供应,去年,交易额突破600万,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5.5万元。
临河区干召庙镇新利村获得的荣誉(摄影 王磊)
围绕“五面红旗”争创工作,干召庙镇以党支部书记大比武,“五人小组”工作法为载体,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形成村村有行动,人人都参与的争创氛围。2020年度,共获得脱贫攻坚先进党委、基层党建先进党委、乡风文明先进党委三面红旗。
“五人小组”正在议事(摄影 王磊)
临河区在“五面红旗”争创活动过程中,每面各评选2个乡镇党委,由11个乡镇农场进行争创,通过扛旗多少比成绩、公示效果比贡献,营造出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临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根树告诉记者,通过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牵头作用,从“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五个方面,开展五面红旗争创活动,推动基层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了乡村党建由“碎片化”向“系统化”、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小花园”到“大森林”三个彻底转变,为推动乡村振兴铸就了坚强有力的“红色引擎”。(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李宇 王磊 付晓龙)
[责任编辑: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