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党委:手持“金钥匙” 打开“致富锁”

创建时间:
2021-05-28 14:58:08
来源:
巴彦淖尔党建微信公众号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境内丘陵密布、山梁纵横。全镇现有耕地37.9万亩,其中80%是旱坡地,收成不稳定,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旗贫困人口的72%,巴彦淖尔市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石哈河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促进脱贫攻坚,以创建“全域党建”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资源优势,推动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落实,实现土地生“金”。2021年,石哈河镇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铸强“红色引擎”,夯实脱贫攻坚组织基础

石哈河镇党委坚持把“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全党动员促乡村振兴”工作贯穿始终,将脱贫攻坚与推动党组织“十星级”管理、“最强党支部”创建等工作一体化推进,组织开展“最强党支部”比武竞赛活动,通过实地督察、现场观摩、书记打擂等方式,推动所属党支部查不足、补短板、促提升,并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实行党委书记包联制度,促进转化提升。同时,大力推行“五带二建”党建引领产业富民工作机制,发展村党支部政治引领优势,推行“村党组织+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基地+种养殖户”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组织26个,培育47名党员示范户,吸纳1246名低收入群众加入专业合作组织,帮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0211元,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由量变向质变提升,这一模式在巴彦淖尔市得到推广。

同时,大力实施“雁北飞”计划,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61个,一批乡创客、“新农人”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回乡创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大、河套学院、市农科院、河北巡天等科研院校、企业深度合作,产学研、地企校合作步入快车道。同时,与北京新发地市场达成稳定合作关系,芦笋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巴彦淖尔市最大的芦笋种植、生产标准化基地,并加快特色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莜荞麦、小麦先后列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

聚焦“特”字抓产业,构建多元特色发展格局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如何尽快让群众脱贫、让贫困村出列成了摆在石哈河镇党委面前的难题。

石哈河镇党委对标“穷根在生态、短板在水源”的发展难题,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坚持“节水为纲、生态为基、效益为先、实干为要”的发展思路,围绕“旱”字做文章,聚焦“特”字抓产业,谋划推进“四区两带一中心”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了格日楚鲁村肉牛养殖园区、柏木井肉驴养殖园区等特色产业,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蹚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农养牧的新路。

同时,打造特色扶贫产业园,带动354户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产业,215户无劳力贫困人口享受资产收益分红。实施“贫困户点菜、政府买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帮扶490户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或自主创业。2020年兜底保障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7元。投资1.1亿元建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创建“五彩石哈河”区域公用品牌,成立金汇农产品有限公司,开通“五彩石哈河电子商务平台”线上商城,举办“石哈河镇油菜花旅游月暨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累计交易额达10万元,带动10家特色粮油企业和作坊加工量突破3000吨。

“三治融合”+村务监督,推进乡村治理精准有效

石哈河镇党委充分发挥优势,探索出了一批带着“泥土味”的乡村治理体系。

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村务监督,依托村民小组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推进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有效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鼠疫常态化防控等重点工作,实现477个网格、482个网格长无缝衔接、“多网合一”,形成五分钟内从镇到户的快速响应机制。

同时,镇党委创新环境整治考评制度,推进村规民约和积分制管理,实行“红黑榜”管理,提高群众清洁卫生文明意识,围绕建立“户清扫、组收集、村转运”的运营模式,以“组自查+村月评+镇季查+年底考评”为抓手,初步实现农村垃圾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体系明显改善。加大环境整治考核奖惩激励力度,坚决整治村庄公共空间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通过网格化微治理模式常态化考核,对年度内先进农户给予流动红旗奖励和“积分超市”兑换积分物资奖励,每年结合“高台梁”文化节,在全镇范围内表彰干净人家、优秀卫生保洁员人、优秀卫生村组,营造争先创优、爱护环境卫生的氛围。

石哈河镇党委带领农户们在战贫的路上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实现1022户206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责任编辑: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