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晚,夜色如墨,暴雨如注。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台副科长冯震坐在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防洪办的电脑前,双眼紧紧盯着屏幕上的雷达回波图。作为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党员,他深知,当铁路遇上暴雨,每一次气象预报的误判都可能对列车运行安全造成影响,关键时刻容不得丝毫马虎。
今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创新开展“贴身式”驻场服务,选派预报骨干进驻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驻场保障人员,冯震在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持续为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动态推送强降水、大风、雷电等风险提示信息,并为列车调度提供专业指导建议。
7月23日至26日,内蒙古全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强暴雨,降水过程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易形成洪水、泥石流,对铁路沿线区域造成水淹、冲毁、垮塌等次生灾害。
“这是我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强降雨。”面对这场“大考”,冯震回忆道,“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预报员的压力很大,但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顶上去!”
铁路沿线降水量级预报的偏差,直接影响列车调度决策,这对气象预报员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冯震深知作为气象工作者和党员的职责使命,他依托“呼和浩特市铁路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平台”,连续制作重点天气影响分析、铁路沿线强降水落区预报、逐三小时和逐日降水预报等系列产品,还针对京包客运专线等重要线路,专项推送上游区域降水量预报。
“每一次预警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冯震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雨量数据与线路风险点。7月23日至27日,他参与的精准预报为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紧急会商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风险预判—影响评估—时间窗口”三维分析,帮助铁路部门精准判断停运的必要性、范围与时段。
“很少见内蒙古地区下这么大的雨,没有气象部门的信息辅助,我们心里真没底。”防洪办副主任张恒感慨道。依据气象服务信息,铁路部门及时调度列车,最终,普速客车累计停运279列,成功避免数亿元经济损失。
“党员的身份,意味着要多扛一份责任。”冯震说,“作为气象工作者,要用精准预报守护民生;作为党员,更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关键时刻冲在前、顶得上。”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他在此次暴雨天气中坚守岗位、毫不松懈。
冯震始终牢记党员的职责使命,从“世界防治荒漠化大会保电气象保障”到“冬奥会气象服务”,从“十九大西电东送保电”到“十四冬赛事保障”,许多重大气象保障任务中都有他的身影。他先后获评内蒙古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记功奖励等多项荣誉。
谈及未来服务方向,冯震表示要锚定三个“更”:更精准,细化降雨强度与时段预判,为铁路停运提供“黄金时间窗口”;更贴合,定制铁路不同场景的专属气象产品;更联动,推动气象与铁路“数据共享+实时会商”机制,实现预警与应急“无缝衔接”。气象工作的意义,就是让数据变成守护生命财产的屏障。冯震用专业与担当诠释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记者 石向军 通讯员 李云逸)
原文链接:
https://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25-08/28/content_53350_264330.htm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