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巴彦淖尔市:党建引领志愿“孵化器” 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

创建时间:
2025-08-27 11:21:31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8月26日,巴彦淖尔市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市新兴领域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临河区新兴领域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巴彦淖尔市在深化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服务群众力量方面迈出重要步伐,进一步完善了“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走进市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醒目的“志愿河套·星耀北疆”标识映入眼帘。据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中心创新打造“1个核心项目孵化中心、3大功能板块(志愿服务、共享空间、新兴领域党建)、N个暖心功能室(青年自习室、城市书吧、网络直播间等18个功能室)”的服务模式,通过“抓点、连线、构面”构建起立体化服务网络。“抓点”即精细化打造各功能室特色服务;“连线”串联志愿服务队伍与社区、企业等主体,形成“组织培育—资源对接—服务落地”的闭环;“构面”则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社会工作者及群众,开展党建培训和社会工作教育,拓展党建引领的治理覆盖面。

在四楼核心展区,记者看到,新时代志愿服务一体化平台正高效运转。轮值导台每日专人值守,提供政策解读、活动指导等服务;宣传短片《让每一份需求,都遇见回响》生动展现了志愿服务如何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墙上“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等金句,为孵化中心的发展指明方向。

“这里就像志愿服务的‘孵化器’,从‘种子’到‘硕果’,每个项目都能找到成长的土壤。”孵化中心项目负责人指着墙上的孵化流程图介绍。中心构建了“种子研育室→青苗培育坊→林荫共创社→硕果转化坊”的四阶段培育体系,覆盖项目从计划制定、入壳审核、专业指导到出壳评估的全生命周期。11个重点孵化领域涵盖养老助残、社区治理、生态环保等民生需求,通过政策、资金、人才、场地等多元扶持,增强项目“造血能力”。

在“种子研育室”,初创组织正通过清晰的组织架构展示和档案柜中的项目资料茁壮成长;步入“硕果转化坊”,成熟项目如“阳光天使托管课堂”“医路邮我志愿服务”等已成功落地社区,惠及数千群众。“我们不仅提供场地,更通过专业诊断、资源对接等‘精准施肥’,让好项目真正生根发芽。”项目负责人说。据悉,中心已孵化出30余个优质项目,覆盖全市7个旗县区。

“以前送完外卖只能在路边歇脚,现在这里能喝水、充电、存药,还能写下心愿,特别暖心!”外卖骑手小张指着“新就业群体暖心服务驿站”的心愿墙感慨。这面墙上贴满了骑手们对家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旁边的风采展示墙则记录着他们风雨中的坚守与善举。驿站24小时开放,配备饮水机、急救药品、充电设备等,成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的“第二个家”。

“我们通过意见箱常态化征集新就业群体的需求,联合多部门解决急难愁盼。”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表示,驿站已收集建议120余条,推动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难、休息场所少等实际问题。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温度,更将其纳入基层治理“合伙人”,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机制,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

孵化中心的辐射效应正逐步显现。健康驿站定期开展义诊,公益超市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资,非遗工坊传承传统文化……18个功能室如同“毛细血管”,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网络直播间则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扩大志愿服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此外,中心还定期举办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党建教育讲座,累计培训党员干部和社会工作者800余人次,推动党建与社会工作深度融合。

“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表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我们不仅孵化项目,更孵化人才、孵化理念,让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格局。”

站在孵化中心的展示平台,周边社区、商圈、学校错落有致,志愿服务队伍穿梭其间。巴彦淖尔市创新“1343”志愿服务体系,以“志愿河套    星耀北疆”品牌凝聚共识,搭建协调机制、联合会及融合试点三大平台,建立市、旗县、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实施先锋、绿色、健康等助力行动,推进守护、文化、科技赋能治理,深化关爱、青春、银龄等暖心服务。体系运行以来,开展活动超万场,惠及群众数十万人,涌现“北疆蓝雁”消防宣传、“雁何往”候鸟守护等特色项目,为城市发展注入志愿力量。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河套样本’,让每一份善意都能被看见、被回应,让城市因志愿精神而更温暖。”负责人的话语坚定而充满信心。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市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正以创新之笔,书写着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温暖答卷。

在市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现代化的服务设施,更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温度。从为新就业群体筑起的暖心驿站,到全链条孵化的志愿项目,从党建引领的深度融合到多元功能的创新实践,这里正以“小平台”激活“大治理”。当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治理的“润滑剂”,当每一个微小需求都能遇见回响,巴彦淖尔市社会文明之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记者 张韵芬)


原文链接:

https://bynerb.bynesrmtzx.cn/column/202508/27/l01.html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