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敖汉旗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下好统筹布局、强筋壮骨、人才驱动、服务下延“四颗子”,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统筹布局,锚定乡村振兴“方向标”。压实工作责任,扛起“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全面压实乡镇苏木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统一研究部署、亲自组织动员、整体谋划推进,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实。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考核导向作用,从组织体系、干部队伍、制度机制、服务能力等方面细化具体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整旗提升、整乡示范、整村创建”行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村30个,实现点上发力、面上开花。持续抓实京蒙“两地三方”党建联合体实体化运行,在机制、产业、人才上互促共融,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深化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2025年实现堡垒支部创建率90%以上,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振兴根基。
强筋壮骨,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削薄”攻坚和提质增效五年行动,统筹京蒙协作资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等各类帮扶资金7.7亿元,按照每个嘎查村投资300万元左右的额度,拓展优势产业项目;深化“清产核资”、经济反哺惠民等措施,抓好13个重点扶持村项目,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推行党支部牵头建社示范、乡镇统筹抱团发展、投资置业飞地带动等9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旗225个嘎查村完成“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产业规划,落实项目289个,不断增强造血能力。推行“支部+合作社+农牧户”模式,分类分批建立80余个党组织领办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合作社,培树45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嘎查村。坚持把工作落实作为第一导向,常态化跟踪进度,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加强正向激励。
人才驱动,激活乡村振兴“能量源”。发挥“头雁效应”,制定嘎查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培训规划,落实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每年1次旗级轮训、其他村组干部和后备干部每年至少接受1次乡镇苏木党委举办的托底培训;持续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比武争星”“头雁讲堂”活动,举办组织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培育示范培训班,有序提升嘎查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能力。依托18个乡镇苏木街道党校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让1100余名农村骨干掌握电商营销、现代农业管理等新技能。深化党建指导员常态包联、定期指导方式,充实基层党组织抓乡村振兴力量,破解基层党建难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06人、驻村工作队员106人,在驻村干部在岗检查、工作评估以及管理、培训、考评机制上细化实化,确保驻村干部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落实“一村一警”,选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225人,壮大人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下延,答好乡村振兴“治理卷”。发挥网格服务功能,将648个党建网格细化为2905个“微网格”,设置997个党小组,吸纳1109名退休干部任专兼职网格员参与治理,实现“嘎查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网格员—党员中心户”责任党建服务链条,推动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坚持“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阵地;群众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高质量完成225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依托“敖组通”数字平台,推行群众下单、村级接单、镇级派单、部门解单“四单模式”,部门直通、线上答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万条,问题解答率达94.7%。积极推动村民自治,规范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儿媳”等评选活动;组建镇村组志愿服务队1.5万人,志愿帮办服务、代办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事项2300余项。建立“党建+农耕特色法庭”“法官工作站”“大调解党建联合体”等服务品牌,力争打造“无讼乡村”。(赤峰市敖汉旗委组织部 杜彩凤)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