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 党建引领织密基层治理暖心网

创建时间:
2025-08-26 11:24:54
来源:
北疆先锋网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一场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的基层治理变革正悄然发生。“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如春风化雨,穿透治理壁垒,凝聚多方合力,从帮扶特殊群体到照料老年人生活,从化解社区矛盾到升级公共服务,让每一个角落都涌动着温暖与活力,书写出基层治理的“赛罕答卷”。

用爱为特殊儿童架起成长阶梯。“小宇今天主动把鼓槌递给了同学,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分享!”仕奇社区书记看着课堂记录,难掩欣慰。针对社区心智障碍儿童康复需求,仕奇社区以“星跃行动”项目为载体,构建起“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守护”的服务体系,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成长之光。项目启动之初,社区党组织牵头联动大党委成员单位,整合康复机构、教育志愿者等资源,组建由党员骨干带头的“星跃守护团”。专业社工通过入户评估,为7名儿童量身定制了“动静结合”的康复方案——以非洲鼓课程为切入点,通过节奏模仿训练提升专注力,后续衔接乒乓球课程锻炼肢体协调。3名志愿者经社工专项培训后上岗,熟练掌握沟通技巧与安全防护知识,采用“1对多”陪伴制保障服务连续性。社区还搭建家长微信群,实时分享课堂动态,指导居家训练方法,形成“社区+家庭”的康复合力。目前,7名儿童不良行为减少50%,3对儿童出现自发协作,70%能独立完成4拍节奏循环。志愿者也从“旁观辅助”转变为“主动引导”,成为孩子们信赖的“大朋友”。

点滴服务织密幸福防护网。“小陈又来啦?快进来喝杯茶!”82岁的张奶奶笑着打开门,迎接志愿者陈大姐。作为万锦社区“青伴夕阳”项目的服务对象,张奶奶的生活因每周两次的上门服务焕发新活力——从最初的沉默寡言,到如今能主动分享社区新鲜事,社交频次从每月不足4次增至16次以上。这一变化源于万锦社区对80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的精准关怀。社区以党员为骨干,吸纳29名居民组建“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经专业社工系统培训后,形成56人的核心服务力量。针对13名老人推出的“青伴夕阳”项目,采取“每周定期上门+按需即时响应”模式,社工负责需求摸排与服务督导,志愿者落实聊天解闷、协助购买生活用品、简单家务料理等具体服务。“我们建立了‘需求—服务—评估’闭环,每月回访调整方案。”目前,项目满意度达100%,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提升30%。接下来,社区将拓展“童享友好”儿童关爱项目,推行志愿者积分兑换制度,让温暖服务常态长效。

党建联建让便民服务“精准滴灌”。“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充公交卡,真是太方便了!”刚做完血压检测的李大爷为桃园社区“银龄便民日”活动竖起大拇指。这场由社区党组织联合辖区医院、公交公司党支部开展的便民服务,单日便服务老人50余人,义诊22人(次)、办理公交卡业务38笔,满意度达98%。作为“乐享桃园”项目的重要载体,“银龄便民日”每月定期开展,背后是“党建联建+社工统筹+志愿者落地”的高效协作。社区党组织打破资源壁垒,社工通过前期调研锁定“就医难”“出行缴费难”等痛点,新组建的“桃园便民帮帮团”——5名党员牵头、12名居民参与的志愿队伍,则负责现场引导、信息登记等具体服务。“把‘大主题’做进‘小服务’里。”社区负责人介绍,这支志愿队伍聚焦老年人日常需求,在社工的培训指导下,已从单次活动参与者成长为常态化服务力量。而“银龄便民日”作为可复制的“小而美”项目,不仅让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提升30%,更让邻里互助的暖流在楼栋间不断传递。(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组织部 刘敏)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