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西瓜个头大、品质好,咱们装车的时候每个瓜都过手,上车的个保个都是好瓜,今天装完就发走!”8月11日,在通辽市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敖包筒嘎查的瓜地里,西瓜经纪人刘长云正在给客户拍西瓜装车视频。刚发完视频,他的手机又像炸了锅似的响起,几个老主顾争先恐后要订瓜。刘长云抹了把汗笑道:“现在每天要发3大挂车的西瓜,足足100多吨。还有不少客户排队等着呢,真是忙不过来了!”
通辽西瓜为啥这么火?“我随便挑一个切开,你一看就知道了……”刘长云拿出小刀,在瓜皮上轻轻一划,挖出一个月牙形的豁口,用手一掰,一声脆响,鲜红的瓜瓤映入眼帘,甜甜的果香钻入鼻腔,让人口舌生津。“这瓜你就吃去吧,入口即化!”
咬上一口,瓜瓤嫩,水分足,甜度刚刚好,让人忍不住要竖大拇指。看到尝鲜的客人眼睛一亮,刘长云的得意挂在脸上,继续推销道:“咱们这儿的沙土地适合种西瓜,再加上早晚温差大,种出来的西瓜皮薄瓤嫩,水分高、甜度高,品质跟宁夏的西瓜不相上下,买过咱们西瓜的客商都变成了‘回头客’。”
从2012年做西瓜经纪人以来,刘长云每年的7月下旬到10月初都是选瓜、装瓜、运瓜“连轴转”。只要定了瓜农的瓜,即使收瓜当天落了价,他依旧会按照定瓜时的价格支付,有时卖出一车西瓜不但没赚钱,还要赔上五六千元;客户订了瓜,不管已收货多久,只要觉得瓜在运输中受损或品质不好,他都会主动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我必须履行我的承诺,说到做到。”跟随通辽西瓜走出去的,还有通辽人的诚信口碑。十几年来,他控品质、讲信用,买卖双方都能在他这里受益,口口相传间生意越做越大。
从最初的销往周边地区,到现在全国各地都能吃到通辽西瓜,刘长云带动不少农户加入种瓜、收瓜、卖瓜的行列中。有靠谱的经纪人帮忙卖瓜,种瓜的农户增多,每亩地的纯收入最多时超过5000元;每到西瓜丰收季,周边的农民都会来刘长云这里打工,人均日工资300至500元,一个收获季能赚两三万!
“我们都愿意跟着刘大哥干活!他思路活还讲信用,跟着他,每年都能赚不少钱。”张志胜十几年前就在刘长云的带领下打零工,像他一样的村民有百十来人。
敖包筒嘎查所在的地区耕地面积少、地力薄,想要增收致富,就得多动脑筋。刘长云利用自己做西瓜经纪人的优势,组织周边村民成立“红石榴零工队”,每天有100多人参与其中,人均增收近3万元。
2021年,刘长云当选敖包筒嘎查村委会副主任、吉日嘎郎吐镇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从致富带头人变成乡村振兴的领路人、老百姓的贴心人,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能当选村干部、人大代表,是老百姓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他把特色种植和“红石榴零工队”有机整合,零工队在打工时就能学习先进技术,给自家种植提供更多的选择,让每家每户的小田也能像大田一样实现标准化种植,为农户打开高产大门,也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打好基础。
刘长云拍了拍身旁堆成小山的西瓜,信心十足地说:“有过硬的产品,再加上我积累多年的销售渠道,以后咱通辽的好东西能卖到更多地方、卖出更好价钱,我的‘卖瓜经’也会越念越响亮。”(记者 薛一群 见习记者 贾雪)
原文链接: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刘长云的甜蜜“致富经”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