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伊琴是二连海关技术中心动物检验检疫实验室的一名检疫员,多年从事外来有害生物检疫研究、鉴定和科普工作。正如别人评价的那样,她不仅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奉献在检疫工作的第一线,还倾注于钟爱的科研事业中。
1992年,大学毕业的王伊琴被分配到二连浩特市从事动物检疫工作。就这样,她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抱着满腔热忱,埋首实验室,一个接一个的实验和检测成为她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的见证。
二连浩特口岸作为进口蒙古马匹数量最大的口岸,以往需要把所有的样品统一送到区外国家马病重点实验室检测。“送检不仅费用高,检测周期也长,自己不能做检测肯定是不行的。”王伊琴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她主动将检测技术与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马病重点实验室等进行多方比对和能力验证,最终检测马病这一项目符合自主检测的各项要求和规范,且获得了国家认监委的认可。一次次技术储备与实验为突破技术瓶颈铺就基石,也因此实现了检测马病项目的从无到有,结束了二连浩特市多年往区外送样的历史。
扎根岗位平台,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做研究。进口绒毛检测是一项用水量特别大的检测工作,可是二连浩特市夏季风大雨少,再加上蒸发强烈,王伊琴和同事们常常因为供水不足无法开展该项工作,前一天送来的样品常常隔好几天才能给出检测结果。经过多方调研,王伊琴设计制作了新型索氏提取法检验油脂含量的装置,还为它申请了国家专利。王伊琴说:“现在通过这个装置,冷却水可以在系统回路中循环使用,当天的样本终于能当天出结果了。按照近几年动物检疫业务统计,以3000吨/年、1500批次/年的进口量来估算,这个实用新型专利的应用,可实现每年节约水资源3000吨,节约水费2万元。”
王伊琴说:“33年来,我的工作场地在变,身份在变,但坚守动物检疫的初心不曾改变。实验室就是我的战场,各种仪器就是我的武器,我用一篇接一篇的检测报告,将外来的有害生物抵挡在国门之外。”王伊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责任与担当,守护北疆国门生物安全,自治区“北疆最美女性”、“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便是给予她最大的肯定。(记者 李洋)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