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乌海市乌达区:“全链条”推进年轻干部“精细化”培养

创建时间:
2024-04-26 15:22:19
来源:
北疆先锋网

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战略任务。乌海市乌达区牢牢抓住堪当重任这个关键,围绕全区年轻干部常态化发现培养选拔等环节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干部工作质量,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拓宽选人视野,构筑存量充足“蓄水池”。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导向,通过“三个途径”保证年轻干部蓄水池源头活水、池水充盈。加强“源头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年轻干部储备情况大盘点、大起底,强化分析研判、配备测算和选拔培养力度,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日常干部考察,对年轻干部进行全面盘点,按年龄和专业特长分类建立基础信息台账,确保所有年轻科级干部底数清、情况明。注重“精准补”。紧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持续招录一批、择优引进一批、公开招聘一批”计划,加大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招录引进力度。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步谋划、同步推动,引导各类人才和创新资源加速向乌达集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围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不同主体和需求,提升人才自主培育能力和水平。强化“日常选”。坚持把功夫下在平常,深入开展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定期研判,通过单位推荐、群众评价、组织调研的“三方印证”模式,近距离考察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履职表现,分层选拔储备一批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

搭建育人平台,铺实年轻干部“成长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采取“党性锤炼+专业强化、经历补缺+实践提升”的模式,为年轻干部“充电蓄能”。以“学”为先。围绕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区域社会治理等内容,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等70余场次,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自觉运用党的理论提升政治品质和政治能力。以“练”为基。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将基层一线、项目建设、工作专班作为年轻干部拼才干、受检验的“赛马场”,安排优秀干部参与信访维稳、征地搬迁、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难点工作,选派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使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以“用”为根。牢固树立“实干有位”的风向标,对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中主动担当、无私奉献,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冲锋在前、锐意进取,在急难险重、一线岗位中开拓创新、勇挑重担的干部大胆使用,切实让有为者有位、优势者优先。从产业转型、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重要岗位优先选用干部。

破除用人壁垒,畅通干部成长“快车道”。加强年轻干部跟踪培养,建立“区级领导亲自授课、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学习、关键吃劲岗位蹲苗历练”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干部成长路径。着力健全完善常态化储备机制。扎实开展年轻干部“比武竞赛”活动,聚焦事业所需、岗位所用、干部所缺,以组织提名、个人自荐形式,从全区干部中筛选年轻干部400余名,采取“听、看、问、考”等方式量化打分,着力发现储备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着力健全完善常态化培育机制。开展年轻干部主题培训班,全面加强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聘请区级领导担任党校客座讲师,围绕政策法规、经济发展、国防教育、公文写作等理论知识,采取“课堂学”+“闭卷测”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对“85后”“90后”系统培训14期,300余名年轻干部参训。突出年轻干部一线锻炼,择优选派69名年轻干部深入重点部门及工作专班进行实践调研,安排区级领导、部门单位“一把手”进行跟踪指导,在实践中消除“本领恐慌”,淬炼“过硬本领”。着力健全完善常态化选拔机制。以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为落脚点,分级分类设定比武大纲,由人力专家任评委、党员干部当观众,通过“情景面试+舞台展示”“领导点题+学员答题”等方式,考准考实年轻干部。通过连续两年开展,共有22名年轻干部评为优秀学员。(乌海市乌达区委组织部 李韶轩)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