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阿拉善高新区:党建引领 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创建时间:
2024-04-08 10:01:59
来源:
北疆先锋网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始终把嘎查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党建兴产业,以产业促振兴”,全力破除经济发展痛点、堵点、难点,奋力走出了一条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让农牧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高、安全感更有保障。

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增强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活力。2023年,高新区乌兰毛道嘎查和巴音敖包嘎查通过园区绿化养护、河道清淤、市政工程、巴音敖包商业广场等项目,使集体和个人分红达364万元,创历史新高;示范区上滩嘎查、巴彦树贵嘎查和巴彦套海嘎查通过土地流转费用、面粉加工厂、道路养护、鸵鸟家畜养殖和环境卫生治理等项目,使集体和个人分红达108万元。深耕“党建+书记项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农牧户为基础,以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合作社+集体经济”“富民党建”等创新举措,坚持走差异化、多元化发展道路,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转变。深耕“党建+企业帮扶”。依托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嘎查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组织引导企业与嘎查结对帮扶,4家企业为巴音敖包嘎查捐赠产业扶持资金30万元,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89.9%;利用嘎查集体河滩地与“蒙草”公司签订河滩共同开发协议,探索优质牧草种植,实现嘎查集体经济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深耕“党建+文化旅游”。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旅游+影视产业发展之路,建成集休闲、垂钓、餐饮、养殖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旅游项目,突破单一经营模式,不断拓展集体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强化项目带动,不断提升嘎查集体经济“生钱”能力。近年来,高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新模式。着力在做优做大项目上下足功夫。聚焦土建、绿化、养护、养殖、旅游等传统产业,依托嘎查驻地城镇化、集中化优势,发挥能人带动效应,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利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蓄力打造优质行业品牌,随着股东的不断增加,取得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成果,形成了以服务型产业为主体带动多元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牧民”变“股民”“散户”变“大户”的华丽转身。着力在拓展新兴产业上抢占先机。鼓励嘎查运用政策和资金支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创办、领办实体项目,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嘉业商业街项目建设;持续承接好、完成好应急成品粮油的储备任务和道路养护工程;申报2024年森林质量提升项目,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做好巴彦木仁苏木环卫及污水转运收集项目,逐步形成健康、稳定的产业链,以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光伏新能源项目已进入土地平整阶段,嘉业商业广场项目已完成注资,巴音敖包物流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

强化以绩提薪,不断激发嘎查集体经济内生动力。阿拉善高新区在全盟范围内率先推出“以绩提薪”试点工作,探索创新和健全完善嘎查村干部报酬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农牧业全面升级、农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富裕。以绩效管理提升工作效能。为有效破解嘎查村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高新区按照“多劳多得”原则等,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公开民主,坚持全面考核与重点工作考核相结合、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平时检查指导和日常管理积分相结合,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根据嘎查村干部对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的参与度和贡献率确定绩效奖励和年终奖励的分配方案,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审定结果进行全过程公示。以提高薪资增强发展动力。2023年,巴音敖包和乌兰毛道2个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均已突破170万元。按照“以绩提薪”方案,收入同比增长达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嘎查,可以拿出不高于增长部分18%的收入用于增补嘎查“两委”班子成员的工资待遇。巴音敖包嘎查和乌兰毛道嘎查的“两委”班子预计可分配额度为12.68万元,实现工资待遇同比增长22.14%。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巴音敖包嘎查和乌兰毛道嘎查的成功经验,为今后其他嘎查开展“以绩提薪”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4年,各嘎查“两委”班子将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继续按照“围绕园区、服务园区、发展园区”的发展思路,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大做强“党支部引领+公司式运营+股份制合作”模式,在兴产业、强组织、聚人才上创新谋划、精准发力,把更多优质特色产品、乡村美丽风光、优秀传统文化等推出去,把更多的市场经济实体、适用技术、现代生产要素等引进来,不断拓宽嘎查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奋力谱写经济强、嘎查美、牧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 刘丽娜 杨占军)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