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以“三聚三促”为抓手 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组织合力

创建时间:
2024-03-11 15:49:28
来源:
北疆先锋网

作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三聚三促”为举措,统筹推进思想铸魂、组织赋能、发展增效,促进民族工作与组织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聚思想合力,促民族团结“共进”。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心见行。强化机制促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列为旗委党校主体班次、各级党组织学习计划,深入学习宣传人民楷模都贵玛典型事迹,2023年累计召开各类培训班31期,培训党员干部4800余人次,形成了上下协同、分级分类抓落实的教育培训格局。创新载体促团结。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建立领导干部“一包二联三入户”机制,旗级领导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讲授党课63次。整合各类宣讲资源,选配136支文艺宣讲团和理论宣讲队,开展专题宣讲140余次,覆盖听众6500余人,有力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直通基层、直达群众。建强阵地促共识。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旗博物馆、守望相助广场、都贵玛展厅、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等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各族群众、中小学生等受教育20余万人次。都贵玛展厅入选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聚组织合力,促民族团结“共建”。坚持组织任务服务政治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组织、干部、人才工作有机结合、一体推进。筑牢战斗堡垒。以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建设,打造6星级以上堡垒支部195个,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个,对687名嘎查村“两委”全员“过筛”,调整撤换30人,巴音嘎查党支部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注重党员作用发挥,通过源头推优、素质提升、跟踪培养,选育党员中心户、红色堡垒户201户,近三年累计发展少数民族党员80人,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骨干力量。建强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优势特长,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动态数据库,全旗科级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达到33%。以干部队伍的交流引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2年苏木乡镇之间蒙汉干部交流48名,牧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实现“一蒙一汉”配备。注重正向典型激励,在全旗范围内命名10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达到24%,一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培养使用。补齐人才短板。聚焦建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针对高层次人才匮乏、本土人才活力不足等情况,发挥京蒙帮扶优势,通过招才引智、结对帮扶等方式,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3名,建成“乡土人才服务站”“名师名医工作室”124个,培育本土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和致富带头人610余名,为推动边境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人才支撑。

聚发展合力,促民族团结“共享”。积极探索“党建+民族团结”新模式,拓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载体。强化特色产业带动。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推行“党支部+产业+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发展模式,嘎查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全力打造航天精神、民族团结、边境体验等三条红色旅游线路,成功举办自治区民运会等文旅活动,2023年累计吸引游客180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将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结合,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推广“党建+积分制”管理模式,配套建设87个文明奖励超市,用“小积分”兑出民族团结新风貌。创新议事协商体系,探索建立“蒙古包议事会”“你反映、我解决”等矛盾调处机制,去年以来代办信访事项1856件,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7%,有力保障了各族群众的合法诉求。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投资1.2亿元改善边境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306处草棚暖棚投入使用,远距离拉水问题彻底解决,有效增强边民守土戍边积极性。

通过以组织工作推动民族工作,使“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在去年的抗旱保收行动中,全旗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积极捐款507万元,同心同力绘就了民族团结新画卷。(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委组织部 刘斌)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