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海市乌达区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基层服务为基础、基层联动为抓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高效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桥头堡”。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将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通过集结治理职能、下沉工作力量、延伸组织触角,吹响网格治理“集结号”。将全区22个社区划分为199个网格,选优配齐网格长134名、网格民警49名、专职网格员199名和兼职网格员800余名,织密党建“同心圆”,打造“向居民发声”和“听居民心声”的双向互动平台,实现信息收集、政策宣传的闭环流程。
优化网格服务,激发治理“新动能”。全面铺开“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深化综合网格管理,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运用手机网格通等信息化手段,畅通为民服务渠道,提升为民办事效率。实行“一张网格、一支队伍、包格负责制”的基层治理服务工作体系,配备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84名,暖心服务小分队队员1700余名,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服务管理理念。
凝聚多元合力,撬动治理“内动力”。健全党建工作领导的居民自治机制,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监督管理,有效发挥群众自治主体作用。依托“小板凳议事会”“流动办公桌”“老娘舅说事拉理”等平台,定期向居民“要”问题、与邻里代表“谈”问题、及时主动“解”问题,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小事做到马上办、一次办,大事通过社区党支部、居民议事会协商办。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决”,以党组织“公转”带动群众“自转”,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自愿参与,以群众“微自理”疏通治理的“毛细血管”,协商解决小区环境整治、车辆乱停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余件,实现社区治理共管共治、共建共享。(乌海市乌达区委组织部 冯圆圆)
[责任编辑:李佳益 校对: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