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元宝山区聚焦培育赋能、考评激励、管理监督“三个维度”,推动村干部政策运用、干事创业、群众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着力打造一支助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村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多途径培育赋能,全面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
教育培训提素质。聚焦“乡村干部素质提升”行动,着眼于启迪思路、提升素质,按照“分级负责、覆盖全员”要求,区级层面对全区66名村党组织书记和106名驻村干部进行2轮次业务培训,镇乡层面有计划地抓好村干部、产业大户、合作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年初以来,累计开展专题培训189场次、覆盖8000余人,进一步打牢干事创业的理论基础。帮带培养强能力。建立帮带培养机制,让乡镇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离任村干部与现任村干部结成“帮带对子”,在发展思路、乡村治理、服务改进上进行常态化帮带。此外,创新帮带形式,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届中补选村干部以及农、林、牧、水岗位村干部到乡镇站、办、所窗口跟岗锻炼,快速熟悉农村基础业务知识,增强处理问题能力。实践锻炼练本领。以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活动为契机,在实践中交任务、压担子,让村干部在基层治理、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重点工作一线中练好“真功夫”。今年以来,村干部参与疫情防控、防火防汛等急难险重任务1900余次,切实在实战中增强本领、提升能力。
多层次考评激励,有效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
抓实年度考核。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年初组织全体村干部签订“履职承诺书”,年末召开“成果晾晒”评议会,将践诺过程、工作成果亮出来,通过“下评上”与“上评下”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评定村干部年度考核等次,推动村干部担当作为。抓实档案管理。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66套,实行标准化备案管理。细化村党组织书记档案内容,按照个人填报、镇乡把关、区级审核的步骤,分级负责、逐级审核,对归档材料鉴别把关,夯实管理基础。抓实激励促进。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经济上保障、政治上激励、生活上关心,充分保障村干部的各项待遇。同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报酬、评先评优相挂钩,激励村干部在信访维稳、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上半年,择优推荐2人申报自治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个人”。
多环节管理监督,从严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
把握管理“温度”。建立完善镇乡党委书记、包村领导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村干部的思想动态。通过经常性开展走访调研,倾听干部心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需求、厘清发展思路、疏解治理难题,引导村干部在组织建设、扫黑除恶、环境整治、拆危治乱、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守土尽责。把握进出“尺度”。严格落实《赤峰市不适任嘎查村干部职务退出办法(试行)》要求,建立“两联审”常态化机制,对村干部实行制度化约束和动态化管理。区、镇两级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村干部整改提高措施或提出调整、撤换、补充意见建议,不断提高“人岗适配度”。截至目前,全区调整撤换村干部7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2名。把握监管“深度”。健全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从严规范村干部的履职行为。进一步扩大“三资”委托代理范围,规范监管方式和流程,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监督“三合一”等制度,严格“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规范“三务公开”,有效预防基层“微腐败”。
[责任编辑: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