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北大毕业生贾平煊:以己之学,投身家乡建设

创建时间:
2022-07-19 09:44:29
来源:
内蒙古日报

贾平煊在毕业生欢送典礼上发言

在202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欢送典礼上,贾平煊和同学们留下了毕业前的最后一张合影。

不久后,他就要踏上开往家乡内蒙古的列车,扎根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为祖国北疆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北大四载 不负韶华

说起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贾平煊眼里熠熠发光。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了4年本科,贾平煊形容是“弹指一挥间”。他非常珍惜大学的每一寸光阴,枯燥的民法课程,他跟随老师们的脚步,一步一步进阶“修炼”;刑法课程则被他形容是“在爱恨情仇中辗转周旋”;而国际法的错综复杂,又激发了他无限遐思和钻研。

繁重的学习之余,贾平煊还是一位称职的班长,同时曾担任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团支部书记,除了为校内外的师生群众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外,还带领协会的志愿者同学们去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进行公益普法宣传,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志愿者活动。

2021年暑假,在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课中,贾平煊申请回内蒙古开展工作,并被安排到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

在乌敦套海镇,贾平煊不仅参与镇里的疫情防控、防洪防汛、招商引资等工作,还负责整理基层党建、宣传、信访等材料,每天很累也很充实。用贾平煊的话来说,就像小时候在农村爷爷家,帮着大人苞谷入仓,有一种很沉重又很开心的感觉。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家乡基层干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让贾平煊印象深刻。一天午饭时间,突然下起了雨,副镇长立即放下碗筷,拿起电话便开始部署防汛工作。“在大家的印象中,乡镇干部似乎很清闲。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有思想有抱负,决心要把乡村建设得越来越好。”贾平煊说,社会实践期间,他亲眼目睹、亲身参与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工作,看着乡村建设风生水起,想着乡亲们能够从此受益,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今后要是能够亲自参与家乡建设,那将是一件多么开心而有意义的事情。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下定了毕业后回家乡工作的决心。

天道酬勤 不忘初心

一直以来,贾平煊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努力、刻苦、爱学习,视野开阔、见识广博。

在贾平煊看来,中学时代的教育经历对他意义深远,他一直感恩赤峰市第二中学的培养。在那里,老师们总是建议学生不要将视野局限于课堂之内,鼓励学生自由地阅读和思考。

“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这是余秋雨先生《都江堰》中的一句话,也是贾平煊认为深刻影响着他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中学语文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文章,我常常以此自问,并以此作为激励我前进的力量。”

有人说他是天才,贾平煊对此很不认同,他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任何成果的取得都需要努力来支撑。初高中的6年时间里,我做过的习题卷子攒了满满一屋子,毕业那年光废纸就卖了400多元。”

不负众望,2018年,贾平煊以645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毕业之后,我将回到家乡,为祖国北疆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欢送典礼上,贾平煊代表本届毕业生发言。

对于他的决定,曾经贾平煊的亲朋好友们有些难以接受,因为这意味着放弃大城市优渥的待遇和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但是,当看到他坚定的态度,大家也被打动了,渐渐从不太理解到默许再到支持。

从两年前在北京举行的内蒙古首都人才周系列活动,到今年4月呼和浩特市启动的“丁香扎根”计划,贾平煊都印象深刻,他说:“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留住人才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选择回到家乡工作,有一种光荣感和使命感。”贾平煊觉得,在家乡建设的关键时期,理应回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我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尽快成长,也欢迎各位师友常来看我,继续给我以教诲和鞭策,到那时,我也会带你好好感受祖国边疆的安定、团结、美好和富饶。”在毕业生欢送典礼上,贾平煊向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发出邀请,台下霎时掌声雷动。(记者 张璐)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李佳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