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丁香花开 | 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王文学:小康路上的“牛倌”书记

创建时间:
2022-04-30 08:19:14
来源:
草原客户端

在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博克图镇二道河子村有一位“牛村长 ”,他今年63岁,花白的头发、黝黑的面孔,他是二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学。


1984年,王文学退伍返乡,回到老家二道河子村,一干就是大半辈子。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他是老百姓心中的好党员、好书记、好“村长”,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支部的“领头雁”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王文学1982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有40年党龄。年轻时,他把青春年华奉献给部队;脱下军装后,他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把二道河子村党支部建成坚强堡垒。

2018年7月,王文学当选二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以身作则,认真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带头讲党课、走进村民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他常说:“我文化水平不高,更要加强学习,只有多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2020年3月,当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王文学号召党员带头捐款,及时组建党员冲锋队等“三队一班”驻守卡站,对村内常住村民和流动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他每天关注疫情动态,让村里大喇叭及时播报最新疫情信息和防疫知识。他还把自家轿车用作防疫检查车,驾驶着在村里进行流动宣传,提高村民防控意识,守护村民的健康。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二道河子村党支部牢固树立起党组织的威信,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不断有要求进步的村民递交入党申请书,党的精神血脉在基层得以赓续。

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二道河子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土壤贫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王文学经常走进田间地头、农民家里了解情况。他发现,二道河子村在发展规模养殖方面比较有优势,于是多方奔走争取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中组部重点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落户二道河子村。

以前,王文学家里养了10多头肉牛,他和家人商量把它们都卖掉,全身心投入到村集体项目上来。为了用好专项资金,他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多方比较、精挑细选,以最合适的价格购入50头优质肉牛,花费30多万元建成了450多平方米的牛棚,并配齐了相关的饲料、粪污等处理设施。

为了养好肉牛,他既当“村官”又当“牛倌”,认真学习科学养殖和兽医兽药相关知识,每天查看肉牛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新生牛犊护理、饲草饲料储备、轻症肉牛诊疗……他都亲力亲为。母牛产犊的时候,他经常守到半夜,回家打个盹,一大早又去给牛填草喂料。牛棚不清理会影响肉牛健康,他隔几天就开铲车把牛粪清理出去,再清扫一遍。村里养殖户需要清理牛棚,他就去主动帮忙。

2021年12月,一头母牛在距离牛棚4公里外的雪地提前产犊。王文学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给牛犊把身子擦干,又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牛犊身上,把牛犊护送回牛棚,村民们得知情况后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有一次,4头牛犊不适应气候变化,出现厌食、腹泻等情况,王文学赶紧咨询兽医,凌晨5点多就开车去镇里买药,坚持每天给牛犊打针、喂药,它们很快又活蹦乱跳起来。

在王文学的精心照料下,50头肉牛陆续产犊13头,长势良好,项目发展后劲十足,村民们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亲切地称他为“牛村长”。

服务村民的“勤务兵”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文学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18年,二道河子村响应国家政策,为112户修建水冲式厕所。由于对水冲式厕所不熟悉,有的村民家抽不上水,有的老人不会使用。王文学带着班子成员挨家挨户排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有效补齐卫生设施短板,让二道河子村更加文明宜居。

以前二道河子村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照明只能靠天上的月亮和村民家中零星的灯光。2018年,王文学把照明问题列入“四议两公开”专题研究事项,村委会拿出6万多元经费安装30盏路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二道河子村通往农田的1公里土路一直困扰着村民,一遇到雨雪天气,土路泥泞不堪、频频陷车。王文学开着铲车用沙土铺垫1公里,保障了村民出行通畅。

王文学还定期开着铲车清理村里垃圾,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主动清理垃圾、栽树种花、美化环境,共同携手创建环境优美新农村。

2021年,王文学组织修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民有了文化活动的好去处,村风更加文明,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

作为一名普通的村干部,王文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二道河子村的老百姓。他用无悔的赤子之心和奋斗之志,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李佳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