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科技兴农路上的追梦人 ——记鄂伦春自治旗益农作物研究所所长张玉林

创建时间:
2022-04-26 10:04:07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在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有这样一位农民出身的农科人员,他是当地农业科技战线上的领军人物,是当地颇受农猎民信赖的“老师”,还是位接地气的“土作家”。多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了热爱的农业科技工作中,用自身所学的科技知识,引领农猎民逐梦在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路上。他就是鄂伦春自治旗益农作物研究所所长张玉林。

1969年,张玉林出生于辽宁铁岭。1986年来到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江北村教书,这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让张玉林流连忘返,他爱上了这片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之称的土地,最终选择在这里扎根。如今的张玉林已是当地农业科技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他连续9年荣获鄂伦春旗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呼伦贝尔首届“十佳英才”暨“百名领军人才”称号;2018年,荣获呼伦贝尔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呼伦贝尔市第八届“乡土人才”奖;2019年荣获呼伦贝尔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荣获2020年度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普专家”称号;2022年,张玉林被评为“呼伦贝尔好人”。

30余年来,张玉林扎根农村,始终坚持开展农业科技科普志愿服务活动。2011年,他开始编辑科技内刊《科技猎乡行》,每月一期;2012年,《鄂伦春报》专门为张玉林开设的科技支农专栏“老张聊农事”,他结合多年积累的种植、养殖经验,按照节气讲授适合当地的农业技术;2015年,他受鄂伦春旗农牧业局委托编写了《鄂伦春自治旗种植业生产指导意见》(每年一册)。他创建“老张聊农事科技服务”微信群,把每期“老张聊农事”、《科技猎乡行》和“种植业生产指导意见”等电子版和其他科技文章转发到群里与大家分享,也利用微信进行技术答疑。这些,他都是无偿工作,无偿地提供给社会大众阅读。

张玉林不但自己投身科技服务事业,2013年,他组织发起成立了由有志于农业技术研究的农民组成的民办非企业科研机构——鄂伦春自治旗益农作物研究所,主要从事良种繁育、农技植保、农技推广等研究项目。他一边搞农业科研一边义务志愿服务,深受上级领导认可和广大农猎民的欢迎。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张玉林带领他的团队承担着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以及圣丰种业等极早熟大豆试验鉴定任务。他们在实验田里反复试验,不断测试,培育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几年来,成功进行成果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实验落地3项,自主繁育大豆新品种2个,大豆杂交组合350份。每年为当地农猎民提供直观的生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展示。

多年来,张玉林坚守公益事业,用智慧和勤劳为鄂伦春科技志愿服务事业贡献着一份力量。扎根农村三十余年间,张玉林不但通过自考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凭,还通过函授获得了中国农民大学农学专业专科结业证书、上海华清专修学校“乡医”结业证书。他首倡鄂伦春旗科技服务新模式:“农闲时的‘科普学校’集中培训+备春耕时的送课进村+农事季节的‘田间课堂’+随时的媒介辅导和即时的现场指导+试验示范现场观摩会”,该模式在具体工作中得到实践,取得了可喜成效。

自2013年开始,每逢备春耕时节,张玉林都带着他的团队,走村入户义务进行宣讲,帮助农猎民解决各种耕作技术难题;农事季节则义务到田间地头举办“田间课堂”为种植户现场答疑;农闲季节举办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和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建档立卡户的集中学习班。仅2020年,共开展宣讲32期,服务农猎民815人;开展田间课堂30期,服务种植户798人;集中培训12期587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利用直播平台为农猎民授课,防控培训两不误。

张玉林曾说:“学生时代,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成为像袁隆平一样的育种科学家,另一个则是成为像魏书生一样的教育家。”如今,为了完成梦想,年逾五旬的张玉林依然坚持不懈地奋斗,努力在追梦路上不断前行。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诺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为鄂伦春自治旗科技兴农、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记者 刘海秋)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