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石连壁:草原上的“说书人”

创建时间:
2021-06-28 09:22:56
来源:
学习强国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随着惊堂木一响,说书人妙口一张,三皇五帝列国春秋和英雄儿女侠肝义胆的故事便开始娓娓道来,一个万马奔腾、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的世界也逐渐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自诞生至今已有千余年,并且长久未衰,始终紧随时代步伐前进。而提起评书,人们会想起北京、天津这样的曲艺之乡,或者伴随几代人成长的广播之声,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草原深处的兴安盟,评书这门艺术已在这里“生根发芽”,并给广大农牧民带来欢笑,石连壁便是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书代表性传承人——石连壁(摄影 许文军)

5月31日,当记者走进石连壁家中时,和蔼可亲的他正在创作新的评书文本,兴起之时更站起身来,为大家表演了一段。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说起评书来神采奕奕,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故事内容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石连壁与他的评书故事也在此刻被逐渐“揭开面纱”……

年轻时的石连壁(摄影 许文军)

1938年,石连壁出生在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个曲艺世家,家中父亲、爷爷都是评书艺人。受家人们的熏陶,石连壁也早早地对评书有了兴趣,11岁时在天津市拜曲艺名家张起荣先生为师,开始系统学习评书、大鼓、快板等曲艺艺术。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石连壁的评书技艺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也遇到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成立,石连壁与父亲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并跟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而那时的石连壁年仅13岁。“那个时候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我们一般在夜里演出,但是也会突然出现敌机进行攻击,这时我们就会立刻停止演出、找寻掩体,等到敌机飞走了再继续演出……”石连壁向记者回忆着:“因为那时年纪比较小,所以面对战场也会害怕,可是当我站在舞台上为志愿军们表演评书时就什么都忘了,特别是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后,更只剩下能够参与其中的自豪。”那段战火纷飞且刻骨铭心的岁月,石连壁现在仍记忆犹新,也为他之后扎根基层,坚持不懈创作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连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摄影 许文军)

从朝鲜战场归来后,石连壁随父母到辽宁省鞍山市工作生活,直到1961年,他与妻子因工作需要来到兴安盟,并加入乌兰浩特市曲艺团表演评书。刚刚来到草原的石连壁,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当地的饮食和气候,但是当他看到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对评书这门艺术的欢迎时,他坚定了留下来讲好评书的决心,而这一“做”就是60年。60年间,石连壁扎根基层为广大农牧民表演评书,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普及历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他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闪耀的“明星”……这个过程其实也充满艰辛,过去因道路条件差、交通工具相对落后,经常需要舟车劳顿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石连壁却从未言苦言累,只要有观众他就会全力以赴说好评书,将这门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这个过程中,石连壁还坚持创作,先后录制评书《无颜娘娘》《战国春秋》《千古一帝秦始皇》《万仙森罗阵》等作品,其中《乐毅伐齐》和《秦始皇演义》更是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他本人也在2016年被认定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书代表性传承人。“评书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热爱,作为传承人,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担起这份责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评书、热爱评书。”石连壁坚定地说。

每天坚持创作的石连壁(摄影 许文军)

今年83岁的石连壁目前仍会到街道社区和中小学校等地,为居民和学生表演评书,同时他还在创作新的作品希望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带给人们欢乐。

石连壁和他的评书故事仍在继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许文军)


[责任编辑: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