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集装箱里的派出所

创建时间:
2021-06-16 09:43:32
来源:
学习强国

驱车从阿拉善盟盟府巴彦浩特向北出发,经过430公里的车程,终于抵达了乌力吉口岸,一座即将开发的中蒙边贸新通道,在一座建设工地的背后,一排蓝色整齐的集装箱映入了眼帘,在以灰黄为主色调的世界里,蓝色的集装箱又显得有些突兀,而屋顶上那一面猎猎飘扬的警旗,貌似在宣誓着房子的“主权”,乌力吉口岸边境派出所到了。

晨光下的集装箱(摄影 旷靖)

两个箱子一个家

“欢迎来到乌力吉口岸派出所,屋里请。”门外,派出所所长老于热情地打着招呼。老于名叫于凤东,是一位戍边20年的老民警,老于其实并不老,今年只有40岁,由于个子不高,身材微胖,看上去明显比实际年龄大,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于”。

老于是个典型的“事业型”男人,和妻子结婚13年,有12年是在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担任领导职务以后,老于先后辗转过3个基层单位,虽然一个比一个远,一个比一个艰苦,但是却都让老于管理的一个比一个优秀。乌力吉口岸边境派出所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上级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老于这员“干将”挑起重担。就这样,老于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来到了风沙弥漫的边境,硬是靠实干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支撑起了一个新建单位。

集装箱内,两张床铺、一个衣柜、一张办公桌将空间挤占的“满满登登”。蓝色的床铺上,放置着一个个整齐的警被,铺面上“乌力吉口岸边境派出所”的标志十分显眼。墙面上,一面面锦旗依次悬挂,金色的大字展示着人民群众对派出所的认可与赞誉。

“空间有限,大家请坐。”

屋内依旧站满了人,大家没有丝毫坐下的意思,因为根本没有凳子可坐。

看到这一“囧境”,原本直爽干练的老于满脸羞涩地挠挠头。

“屋内空间有限,没法摆凳子,大家就坐到床上吧。”

“进门就坐到床上,这还真是口岸派出所特有的待客之道”大家一哄而笑。

乌力吉口岸始建于2016年,因为口岸现处于开发建设期,营房还没有建设完成,但是由于外来施工人员较多,派出所边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因此,老于作为第一任口岸派出所所长,翌年就搬进了简易的集装箱。由于集装箱只有2座,老于和战友们经过精心计划,决定将其中的一间作为办公室,一间作为民警宿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这样,一个“浓缩”在集装箱里的边境派出所就在国门一线运营办公了。这一住,就是4年多。

对于普通的都市人来说,50平方米的面积若要居住着一家三口都已很拥挤,但是在这里,老于却和战友们把集装箱归置得井井有条。在这里,电脑、办公桌一应俱全,警务装备摆放整齐,就连高低床下面的空挡,也被老于成为“黄金空地”,里面摆放着洗漱用品、个人衣物、饮用水等生活物资。说话间,老于趴到地上,钻到了床底,折腾了一会儿,就“奇迹般”地从里面变出来几个火红的苹果和鲜艳的西红柿,起身后小心翼翼地用水瓢盛了点水,清洗干净后送到了每一个人的手上。

派出所成立以来,在这总共不到6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来自山东、宁夏、内蒙古等3个省份的9名战友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守护着移民管理事业,就这样,2间集装箱承载了一个派出所的全部。谁得了表彰奖励,谁的父母体检结果健康,谁找上对象了,甚至是谁家孩子说了一句俏皮话儿,都会给全所民警带来一阵欢乐。在这个根本藏不住个人隐私的生活空间内,大家相濡以沫地生活了4年多。

用老于的话说,虽然没有整齐的院落,没有奢华的陈设,但是大家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家人,小小的集装箱限缩着大家的物质文化生活,却让战友之间的情感愈发真挚。我们把集装箱里的日子过出了家的温馨。

军警联勤联防(摄影 旷靖)

空调、口罩不可少

住在集装箱里,对普通人来说,也许会是一件新鲜而有趣的事儿,但其实,集装箱里的生活并不好过。

“口岸派出所两件宝,空调口罩不可少!”

中蒙边境深处亚欧大陆腹地,夏天时室外温度高达40℃以上,集装箱由于外包铁皮、墙壁较薄,在太阳的炙烤下,室内宛如一个个蒸笼,温度能够轻松“爆表”,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在冬天,寒冷的空气从蒙古国吹过来,气温经常低至零下30℃,加之集装箱内无法安装暖气和火炉,使得空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没有空调,我们的日子真的没法过,夏天和冬天,如果空调关闭5分钟,室内温度就和室外一样了,可是长时间吹空调,大家的身体也受不了,我们现在大部分民警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风湿类疾病。”望着又爱又恨的“宝贝”空调,90后民警吴洪格尔说出了这样的话。这位蒙古族小伙子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时光,今年1月份,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父亲,现在,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躺在集装箱里的床铺上和妻儿聊天,是他最惬意的时光。

乌力吉口岸地处西北内陆,这里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4000毫米,在满目荒凉的沙漠戈壁,风沙是这里绝对的主宰。一年中,5级以上的大风能刮上100多天,特别是春夏之交,暗无天日的沙尘暴滚滚而来。集装箱密封程度较差,民警们能与这些“天外来客”作战的工具就只有口罩了。

“今天天气不错,虽然风不小,但是空气中没有沙尘,我们已经‘吃土’一个星期了,看来,今天睡觉就不用戴口罩了,其实,在没有风沙的时候,戈壁滩就像一幅静止的水墨画。”望着窗外明媚的天气,民警吴洪格尔显得格外兴奋。

春夏之交,往往是乌力吉口岸气候最恶劣的时候,大风卷积着尘土,没日没夜的咆哮,把小小的集装箱刮的吱吱作响,室内也灰尘弥漫,民警们久与恶劣环境作斗争,就发明了两步走的“抵抗手段”,第一步是在屋内摆上水盆,增加湿度,第二部是戴上口罩睡觉。但是,即使用了这些土办法,大家深夜时也经常被呛醒,每当此时,大家会把沾满尘土的口罩扔掉,换上新的,继续睡觉。

最难的是洗澡,由于口岸新建,设施不全,人员吃水均要从100公里以外用水车拉运,因此,有限的水资源要优先供应生产生活,使得洗澡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2019年,口岸管委会新建办公楼洗澡间投入使用,困扰民警许久的洗澡难题才得以解决,但是,面对有限的水资源,民警们仍然舍不得“尽情享用”。节俭惯了,现在,每个集装箱门外都有一个水桶,装民警们洗漱后的剩水,用来浇灌口岸新栽种的树木。那片由200棵胡杨组成的树林,是口岸唯一的一片绿色。

“我们一起战胜了没水没电没网的日子,那个时候,最怕的就是天黑以后,大家手机几乎变成了图片阅览器,我们的娱乐生活就是翻看家人照片。现在条件好多了,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在吴洪格尔和民警们看来,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群众放在心窝窝

“乌力吉口岸边境派出所现有5家施工企业和375名务工群众。”

29岁的民警姬沁贤是派出所的外勤民警,一米九二的身高,帅气的面庞,使得他成为口岸“最靓的仔”。相对于颜值,他的业务工作更堪称“大拿”,18.4平方公里的辖区,姬沁贤如数家珍。

年纪虽小,阅历可不浅,从警11年的他当过炊事员、驾驶员,军校毕业后又先后在3个基层单位服役。公安边防部队改制后,姬沁贤主动申请到艰苦偏远的乌力吉口岸边境派出所。

“年轻就要多历练,多吃苦。”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姬沁贤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作为外勤民警,姬沁贤负责口岸暂住人员的登记、治安案件处理、矛盾纠纷调处,事情虽小,可都是群众身边的大事儿。由于口岸处于建设初期,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姬沁贤经常是早晨出去,晚上才能回来,忙得不可开交。

“你对群众好,群众就对你亲。”在姬沁贤的工作手册里,这是扉页上的第一句话。在戈壁深处,移民管理警察的职能不光是管理,更重要的是服务。民警和群众一起在这里生活,与艰苦为伴、与寂寞相随,与恶劣环境作斗争。在人迹罕至、寸草不生的黑戈壁,大家总是想方设法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一起共克艰辛。

守土戍边户呼毕斯哈拉图的女儿苏日古格2020年考取了蒙古国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因为疫情影响,致使苏日古格无法出国就学,需要在家上网课,由于边境地区网络信号极差,使得原本极为方便的网课成了很不方便的难题,得知这一情况后,姬沁贤和战友们主动靠前帮忙,在苏日古格家附近的山丘上安装了信号扩大器,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实际困难。

今年5月24日,刚来口岸不久的外来务工人员李启贵家里的水罐意外损坏,饮用水全部流失,面对“无水可吃”的困境,一筹莫展的李启贵拨通了管区民警姬沁贤的电话,2个小时后,一个崭新的水罐和200升引用水就从警车上卸了下来,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李启贵消除了生疏之感,收获了浓浓亲情,但李启贵不知道的是,这个水罐是派出所唯一的储水工具,将水罐赠送给李启贵后,派出所每名民警都将自己压箱底的的矿泉水桶拿了出来,洗刷干净后装上了洗漱用水。像李启贵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口岸所还有很多。成立4年来,派出所先后帮助群众代买物资共计4万余元,救助车辆事故8起12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20余件,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5起,为231名外来务工人员讨回工资360余万元。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间,集装箱派出所已经走过了四载光阴。远处叮叮当当的施工声在呼唤着乌力吉口岸美好的未来,未来,集装箱终将被抛弃,民警们必将住进新居,但是,对于这群国门卫士来说,集装箱里受的苦就是为了守护脚下的土地。只要群众有期许,他们必会整装前行、眼神里还是那么坚毅……


[责任编辑: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