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一位83岁老党员的20本党史笔记

创建时间:
2021-04-26 09:50:40
来源:
学习强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这是包头市固阳县西斗铺镇忽鸡兔村83岁老党员吴文亮20多本党史、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笔记中的一段。

走进吴文亮家里,记者被老人44年来积累下来的笔记震撼了。大小、颜色、质地参差不齐。说是笔记本,其实有很多都是拆开抹平的香皂包装、烟盒、信封、电费单等订成的。虽然纸张简陋,但是上面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小字,是一位老党员对党和国家发展一笔一划的忠实记录。

翻看老人的这些笔记,记者发现最早一份记录的时间是“1977年8月25日”,那是一张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横格纸,已经泛黄。

吴文亮老人每天认真做笔记 (摄影 宫伟恩)

那一年,吴文亮响应国家号召,在接受了一年的培训后,从大队会计成为一名乡间的赤脚医生。

“当时又要种地,又要步行去5个自然村送医送药,给娃娃们打预防针,所以那些年平时没有太多空闲做笔记,大多是在党支部会上记的。”老人坦诚地说。

即便如此,从党的十一大到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以及很多国家政策,还有所感所悟,都被老人记录在了笔记本、报纸的空白处、小纸条上……可惜日久年深,很多都没有保存下来。

虽然手上的记录没有那么多,但脚下的“记录”从未松懈过。不计工分后的很多年间,吴文亮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义务承担着赤脚医生的工作,为乡亲们免费治疗头疼脑热。“我是一名党员,要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012年,74岁的吴文亮抄写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

几十年学习着、记录着,他清晰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策给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农民种地实现了机械化,家里也有了电视电话,日子越来越好了,国家也越来越富强了。”年老后,劳动能力渐弱的吴文亮老两口也享受到了国家的社保和低保政策,有了稳定的收入,2016年又在危房改造中住进了新房。

然而不停歇地学习、记录,已成了吴文亮老人晚年生活最重要的部分。“我没有别的爱好,就是爱学党的知识。我也没有其他想法,就是想把国家的好政策记录下来。”

2021年3月25日,包头市固阳县忽鸡兔村支部书记兼主任连引官带着党史学习资料送学上门,与吴文亮交流中发现了老人的这个“秘密”。

他当时也像记者一样被震撼了,“平时我就发现老人特别爱学习,每次见到我都会说开展党支部学习活动的时候记得叫上他,也时常问我村委有没有新的学习材料,有的话可不可以借给他看。我担心老人年龄太大来来回回不安全,所以村委一有新书就给他送过去。没想到,老人竟然做了这么多笔记。”

那一天,连引官在吴文亮家里从下午5点半待到晚上7点多,一页一页翻看老人的笔记,从那些已经泛黄的毛边纸张上回顾着党和国家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既感动又感慨。

4月19日,固阳县委宣传部部长郭勇在下乡走访忽鸡兔村时,通过连引官介绍发现了数十年坚持学习党史的吴文亮。感动之余,他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50年党龄,20本笔记!谁能想到,这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位83岁老党员数十年学习党史的执着坚守!我为老人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所感动,仔细翻看里面的内容,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一个老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

为了能让老人发挥所长,就近就地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固阳县委研究决定,为老人颁发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吴文亮党建工作示范室”。据了解,这是包头市党史学习教育中颁授的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党建示范点。

包头市固阳县委宣传部给吴文亮老人颁授党建工作示范室牌匾 (摄影 宫伟恩)

4月21日,郭勇将牌匾、书籍,还有崭新的老花镜、笔记本、笔,送到吴文亮家里。

老人刚刚喂完羊,沾着灰尘的粗糙大手接过一摞书时,满脸的皱纹里都溢出了喜悦。他戴上新的老花镜翻看着,又抄写起来:“1921年7月的一个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座二层居民小楼中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

环顾老人布置的简洁小屋,最显眼的是那个插满书和笔记本的粗木小书柜。很多个日日夜夜,老人就是这样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了书柜里的内容。

“年纪大了,看得时间长了眼睛就酸困。干干别的事,回来再看再抄。”这个掉光了牙、伛偻了背的乡村老党员一边抄写一边笑着说。

有了属于自己的党建工作示范室,吴文亮十分高兴。他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余热,为大家讲讲。“我是1971年2月17日入的党。入了党就要对得起当初举起右手面向党旗的誓言,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作者 郭燕 宫伟恩)


[责任编辑: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