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一个硕士村支书的乡村振兴梦

创建时间:
2021-04-05 08:59:37
来源:
学习强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培育和吸引爱农村、懂农业、知农民的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这是当前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大课题。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七份子村,就有一位硕士村支书已经在这块热土上扎根奋斗了三年。

“王叔,你家玉米卖了吗?”“卖了!价格也挺满意的……”“田书记,到我家坐坐……”七份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田茂一路和村民打招呼、拉家常。“为人朴实厚道,有能力有责任心,热爱农业,和我们农民合得来。”这是村民对他最多的评价。

田茂与村民共同探讨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春,32岁的田茂担任七份子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一听他是个硕士研究生,一看他的基本情况,村里就“沸腾”了。对田茂担任村支书一职,村民有疑虑:“城市来的年轻娃娃能行吗?”“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感情吗?”……

事实证明,这位硕士村支书在短短两年内,抓好党员队伍,整治人居环境,启动户改厕工程,打造数字经济乡村,一件件实事办在村民心坎上,让村民刮目相看。“让七份子的村民富起来,让七份子的环境美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村发展,这是我的乡村振兴梦。”田茂说。

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个好党风

面对村民的质疑,田茂只有用行动去解释。2018年,他从达拉特旗委办公室脱产下到白泥井镇七份子村担任村支部书记。一进村他就这家出那家进,几乎把全村的田坎地埂走遍了,把全村家家户户访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查,他对农村有了初步的了解。

七份子村位于黄河岸边,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小村落。全村共有14个社,常住户1023户、2690人。与大多数北方农区一样,过去这里家家户户都是人畜混住一个院落,牲畜粪便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遍布村社,脏、乱、差一度成为这些村落的常态。

田茂与村民倾心交谈

如何当好村支书,田茂决定从了解七份子村的人文历史开始。每天早上,田茂都准时出现在村里,走走逛逛,倾听村民的声音。三五天下来,村民们亲热地拉着他的手聊聊村史,侃侃家长里短。第一次召开党员会,百十名党员,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到会,会场纪律也比较松散。

党员的作风是村集体风气的体现,党员的一举一动是群众的标杆。正是这一次会议的触动,让田茂下决心提振党员作风。他在和镇党委沟通之后,创新实施了党员“先锋指数”评价管理办法,将党员道德品质、党内生活、履职尽责、奉献社会等方面表现进行量化积分,实施一事一记分、一月一统计、一季一晒分、一年一考评,年终按积分由高到低划定先锋党员、合格党员、警示党员、不合格党员4个档次,根据评定档次兑现奖惩。在党员队伍中形成创先争优、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推行“党建+社会治理”模式。田茂积极构建村级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网格长,支委委员担任网格监督员,推选优秀党小组长和党员担任社级网格员和信息员,将党员活动融入到网格化管理中,建立“纵横到边、覆盖全面、功能互补”的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真正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

积极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流转整合土地打造产业扶贫种植基地,并吸收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基地,雇佣合作社和贫困户进行经营管理,企业年底负责统一收购销售。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实现稳定脱贫增收,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七份子村的村庄面貌也发生了改变。先是亮化工程,考虑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居多,夜晚出行不便,田茂便带领村民在村子的主干道、巷道拉起了街灯;然后是“靓化工程”,拓宽村道,清理垃圾杂草,开辟活动广场,组建多支文娱队,丰富村民生活。每一次,田茂都身先士卒冲在前,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将整个村拧成一股绳。

从“爬格子”到“当家人”

从旗委办公室搞文秘工作转变为一名村集体带头人,工作性质转变不小。“原来还能躲在办公室爬格子,可现在我必须冲到前面,并且要拍板。”该如何团结发挥两委班子的作用,该怎么带好党员队伍、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些问题每天萦绕在田茂的脑海里。

2018年底,土地确权工作马上进入尾声,七份子村耕地面积大、涉及土地矛盾多,确权推进速度缓慢,时间紧、任务重。田茂带领“两委”一班人不分昼夜逐社摸清情况、化解矛盾,年底前顺利完成了全村1900余户3.7万亩土地确权任务。

因村内番茄加工厂停产倒闭,尾欠农户100余万元番茄款无法兑现,村民多次协调解决未果。详细摸清情况后,田茂果断上手,牵头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对接引入企业重新启动番茄加工厂,并协商解决兑付了农户全部尾欠番茄款。

为改善人居环境,激发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七份子村探索向农户收取环境卫生管理费。面对反对声、质疑声,田茂带领“两委”一班人通过给村民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历经3个月向农户收取10余万元环境卫生费,收缴率达到95%,结束了环境整治经费完全依靠政府匹配的历史。

基层无小事,这些看似普通的事,串联起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也展现了这位年轻支书的责任与担当。

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

七份子村地处达拉特旗东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曾是自治区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该村因种植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低、产业经济发展缓慢、村集体收入微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如何让七份子村重新“活”起来?田茂在思忖着,同时也在筹划着:让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实现抱团取暖、一体发展,是降低农业风险、提升农业效益、带动农户长久增收的有效途径。他瞄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联合体模式,立足本村玉米、番茄、甜菜等主导产业,和镇村干部积极协调引进龙头企业,启动运行了停产多年的番茄加工厂,并依托合作社带动七份子及周边农户种植番茄5000余亩,形成了番茄产业联合体,2019年番茄亩产收益较大田玉米实现了翻番。同时依托本土龙头企业金泰禾公司,引进骑士乳业公司组建玉米和甜菜产业联合体,实现产业联合体对贫困户基本全覆盖,把贫困户有效地嵌入了产业链条,形成了稳定的扶贫、带贫增收机制。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也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最直接途径。近两年来,田茂带领“两委”班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10个社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工程,新建1处村集体农贸市场,为14个社打灌溉深井58眼,解决1.2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为7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对2户贫困户房屋进行维修,建成4处社级党群服务中心,实施600户户改厕工程,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站1处,配备706套分类垃圾箱,安装64盏太阳能路灯,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

2016年,村民刘文其被识别为贫困户,重新站起来的他,彻底打消了跑外的念头,安心在家种地。短短的几年内,头脑灵活、善于在实践中摸索的他,很快成为了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绿领”农民,完成了能种地到会种地的转变。2019年,通过承包土地与鄂尔多斯磊满农牧业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番茄,收益十几万元。2020年他又与企业合作种了640亩番茄,同时还因地制宜种了40亩有青储玉米、30亩小麦、24亩西瓜,实现了土地收益最大化,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年多来,在田茂的带领下,七份子村落实集体土地流转、劳务服务公司、农贸市场、肉牛养殖、入股分红等多种村集体经济项目,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原来的6万元增长到26万元;组建“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番茄产业联合体,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种植番茄5500亩,平均收入较大田玉米实现翻番,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突破;推行“一网三化”村庄环境治理模式,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积分制奖惩,向农户收取环境卫生管理费,投放分类垃圾桶、投运无害化垃圾处理站等举措,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村庄环境治理模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落实600余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了自然村党群活动中心、自来水、农田灌溉、道路硬化、危房改造、户改厕所、太阳能路灯、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质的提升。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达拉特旗锁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着力于乡村振兴的探索。涌现出一大批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领头雁”,培育出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牧民,认定一大批家庭农牧场,登记注册了一大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全旗培育涉农企业达到数百家,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68元。

如今,在达拉特旗这片土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新图景正在显现。像田茂一样有党性、有志向的青年在伟大的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正在放飞着青春梦想!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融媒体中心 白洁 张玉福


[责任编辑: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