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走进赤峰宁城,追寻八路军挺进承平宁红色印记……

创建时间:
2021-02-24 09:45:46
来源:
内蒙古日报

高桥七烈士陵园

  抗日英烈高桥烈士陵园、高桥七烈士陵园、承平宁地区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诞生地路北抗日游击队纪念馆、八路军三区队50壮士跳崖处……连日来,记者跟随宁城老促会副会长骞国安深入赤峰市宁城县西部、南部山区,追寻八路军挺进承平宁红色印记。

  “宁城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承(德)平(泉)宁(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最前沿。”已年过古稀的骞国安,研究宁城地方革命历史50余年,他一边娓娓道来,一边找相关史料加以佐证。

  记者看到,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宁城县访问的总结报告和纪念章、慰问信发放花名册。花名册记载:访问团向县内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重要贡献的50人颁发了纪念章,向97人致以慰问信。1944年6月24日的延安《解放日报》影印件,刊载时任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延安接见中外记者参观团,介绍华北抗日根据地时有“北至热河之宁城”一句。

  骞国安说,抗日战争时期,宁城地区已经沦入伪满洲国的统治之下,但这里离日伪统治者所谓的“西南国境线”,即万里长城东段地区较近,因而这里是当时冀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战略外延区。

  说到冀东抗日根据地,骞国安又找出一份1938年2月毛泽东主席给朱德、彭德怀等人所发的电报的资料。他说,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向伪满洲国境内的热河挺进,是毛泽东主席在洛川会议时就提出的建议,这是极其有前瞻性的战略,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是把尖刀插入到伪满洲国境内,可以与东北抗日联军呼应,构筑收复失地的前沿堡垒。《宁城革命老区史》一书记载,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军队和干部,经过宁城开赴东北,收复东北失地,奠定了与国民党反动势力抗衡的基础,最后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八路军挺进承平宁有3个重要阶段——

  1940年12月,宁城县黑里河范杖子村建立起路北(锦州至承德铁路)抗日游击队。1941年3月,这支游击队在关内整训后,与活动在平泉一带苏百熙率领的抗日游击队合并,编为青平游击队第二中队。从此,青平游击队转战于承平宁地区,为热南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942年5月,组建路北武装工作队,由周治国任队长,挺进锦承(锦州至承德)路北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

  1943年5月,中共冀东地委根据承平宁地区抗日斗争不断发展的需要,成立承平宁联合县,并分别建立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作委员会(对外称政治处)和承平宁联合县办事处(即县政府),派杨雨民(化名黄云)任县工委书记(对外称政委),周治国任县办事处主任(即县长)。与此同时,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组建了第三区队,队长高桥、政委杨雨民开赴承平宁地区。

  在路北抗日游击队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说,杨雨民是赤峰人,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一二·九”学生运动骨干,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在冀中军区吕正操部下任敌工部部长,受中共中央调遣到冀东任中共冀东区东北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

  骞国安说,三区队属于八路军主力部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1944年初,三区队在高桥、杨雨民的指挥下,一举攻破日伪宁城县县城小城子,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伪满洲国境内打下的唯一一座县城,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晋察冀军区曾通令嘉奖,延安《解放日报》《晋察冀日报》曾在头版进行了宣传报道。伪满洲国境内的县城被攻破,日伪统治者十分恐慌,调动大批军队对承平宁地区进行反复“扫荡”。在这严峻时刻,高桥带领战士在宁城周边牵制敌人。3月11日夜,三区队二连副连长舒殿有带领战士,在宁城县朝宝沟川被日伪讨伐队包围,战士们宁死不当俘虏,从悬崖上跳下壮烈牺牲。这一英雄壮举,现已载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日战争》一书,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群体。3月29日,高桥率领战士迂回到宁城八素台沟里的双庙村老戚沟,被日伪讨伐队包围。激战中,高桥一面命令部分战士千方百计突围出去,向冀东军区汇报;一面身先士卒,率领部分战士抢占有利地形进行射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高桥等人壮烈牺牲。

  斗转星移,转眼过去近80年。然而实践证明,时间的流逝不仅无法遮住伟大精神的光芒,而且还使红色文化的底蕴愈加深厚。


[责任编辑: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