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化德县圆满完成乡镇改革各项任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创建时间:
2020-11-19 15:39:21
来源:
北疆先锋网
  一、基本情况
  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地处乌兰察布市东北部,辖3镇3乡,87个村委会、325个村民小组,是国家级贫困县,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中央编办定点帮扶县。2019年,化德县被自治区列为全区乡镇改革试点县。深化乡镇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乡镇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承担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污染治理、维护安全稳定等繁重任务。当前,化德县正处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改革启动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自治区《关于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精神,在中央编办的大力支持和区、市两级编办的帮助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推进乡镇改革,整合优化乡镇党政机构、事业站所、保证基层实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让基层群众有更直接的改革获得感。截止2020年6月,全县各乡镇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全部挂牌成立,领导配置、人员职能整合到位。乡镇事业单位由原来的6个精简到3个,压缩50%;事业编制下沉27个,全县乡镇行政编制达到200个,事业编制达到217个,深化乡镇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体制“协同”主架构,重塑基层组织体系新格局。我县以更好适应新时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需要为立足点,统筹机构编制资源,在机构限额内实行“5+3”的组织架构,综合设置了党政综合办公室、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5个党政机构和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3个事业单位,打通了原有割裂的、分散的、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的环节和流程,有效实现了各项事务的扁平化管理。同时,合理调整乡镇机构布局,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前台”,直接面向基层群众、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综合执法;其他机构作为“后台”,履行政策指导、政令传递、监督管理、后勤保障等职责,逐步形成“前台”为群众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新格局。
  (二)坚持统筹“优化”主基调,推进基层职能深度转变。我县以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协同高效”的职责体系为目标,对照自治区政府赋权99项事项清单,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化德县赋予乡镇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第一批)》,下放行政权力事项86项,暂缓13项,细化分解镇职能职责、统一规范服务事项、厘清职能部门与镇属地管理事项的主次责任和工作边界,逐步建立“依清单履职、照清单办事、按清单问责”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综合考虑各乡镇人口总量、区域面积、承担重点工作任务等因素,加大编制人员向基层调剂倾斜力度,下沉事业编制27个,充实基层人员力量,做到“瘦身”与“健体”的有机融合。
  (三)唱响便民“高效”主旋律,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深入找准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面临的“堵点”、“痛点”难题,重点打造乡镇综合执法局和党群服务中心两个事业机构,作为承接县级职能部门权力下放的主要载体和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的重要“窗口”。一是打造集政治功能、便民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设置民政、社保、医保、财政、土地、退役军人服务、综合业务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大厅,梳理确定公共服务事项27项,行政权力事项16项,实现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不打烊、服务再升级”。同时,着力打造基层政务服务“便利站”,建立村级代办点,汇总群众办事的高频事项,确定村级代办事项41项,明确了工作制度和办事流程,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为基层群众提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优质服务环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一支队伍纵横覆盖管执法。我县深入找准乡镇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症结需求,进一步加强基层综合管控合力,按照承接赋权事项清单,进一步梳理形成了镇综合执法队伍承接执法事项清单,确定承接行政处罚事项70项。同时,强化综合执法保障,统一规范执法人员服装,专门配备执法车辆和执法记录仪,不断提高乡镇执法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改革完成后,乡镇职能进一步转变,优化乡镇职能定位,突出党建、治理、服务三大职能,构建了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基层政府职能体系,建立权责对等的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赋权”“添力”“减负”。
  一是“赋权”。将民生保障、项目审批、产业发展等16项权限下放,保证了“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 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全县所有乡镇推行服务场所、办事指引、业务办理、代办机制标准化建设,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基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审批服务事项集中下放后,实行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办理时限大幅缩短。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方便了群众办事,与基层群众密切联系的审批服务事项可直接在乡村办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彻底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添力”。将80%以上的行政处罚权下放到基层一线。县乡两级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成立后,“九龙治水”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看得见就能管得着”成为基层治理新常态。一是县乡两级同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彻底根除了部门间推诿扯皮现象,避免了多头执法问题,同时破解了县乡执法条块分离问题,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县乡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二是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组建后,执法队员通过统一培训考核,推动实现“统一服装标识、统一执法装备、统一岗前培训、统一持证上岗、统一执法流程”五个统一,执法效能显著提升,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营造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公平社会环境。
  三是“减负”。全部制定了乡镇职责事项清单,将职责事项细化分解到乡镇各工作机构。建立乡镇和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全面清理“一票否决”事项,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王俊杰 罗雪源)
[责任编辑:赵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