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和平街:“十百千万强基工程”赋能基层微治理

创建时间:
2025-07-21 16:30:20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乌兰浩特市和平街立足辖区实际,聚焦志愿服务、助老养老、物业服务等群众身边事构建“党建+”新模式,不断擦亮“十百千万强基工程”党建品牌,着力探索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通过建强微网格体系、发动群众参与、整合多元力量,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氛围,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百千万强基工程”现已进入第二阶段。

深化民族团结,凝聚治理共识

5月28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办事处院内人声鼎沸,千余名社区各族群众和123家红石榴联盟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场红石榴治理项目认领暨“五个一”群众工作法典型案例发布会。活动现场,随着社区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千条治理项目在现场被一一认领,一条紧密联结各族群众的情感纽带就此系牢。这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基层治理实践,精准对接了共建单位的资源与群众的实际需求。“我们将与街道、社区携手共进,为辖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把‘共建’两个字写成实实在在的民生答卷。”兴安盟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机关党建人事科科员姚海欣代表联盟单位郑重承诺。乌兰浩特市和平街党工委副书记刘彬彬深有感触:“这次活动中发布的‘五个一’群众工作法典型案例,桩桩件件都是从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里提炼出的治理经验。”

建强“铁三角”体系,夯实治理根基

以“十百千万强基工程”为依托,持续夯实“铁三角”基层微治理体系。通过建强10个网格党群服务站、配强117个网格党小组,选强1619名党群单元长,实现带强万人、服务万户,形成“十百千万”治理架构。以此为基础,年初优化调整300余名单元长,千余名单元长全员录制履职承诺视频公开亮相,街道每月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统一发布单元长任务清单,做到责任到人。年底评选表彰百名优秀单元长,由各社区组织推荐,鼓励居民自荐或他人举荐,充分挖掘优秀单元长候选人,激活队伍活力,最大程度激发“铁三角”发挥作用,网格党小组为引领、专职网格员为主导、单元长做助手,实现服务直达2万余户家庭。

实施“六建”项目,破解治理难题

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街道综治中心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推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前置”工作法,将关口前移,从源头预防矛盾。同时,全力打造“李淑环金牌调解室”品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多途径、多手段并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效维护辖区和谐稳定,提升居民安全感与满意度。建设群防群治微平台。创新“微代办+微治理”双码入户,设立专职管理人员3人,下设7个平台管理员,覆盖844个居民群,每月常态化收集群众急难愁盼,推动12345工单量同比下降40%,矛盾纠纷及群众诉求萌芽阶段收集率提升至98%。通过“微心愿”扫码方式,实现信息宣传、居民需求收集、上报,通过点单、派单形式,有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收集并解决群众需求800余条。建设红石榴基层治理联盟。整合123家辖区单位、包联单位、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资源,依托“三张清单、契约共建”,每年通过召开“基层治理项目认领大会”,签约认领并解决群众诉求1800余件,将95%以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建设和平街非公党群服务中心,引领70余家“两新”组织参与文明实践。建设“党派我来服务”志愿队伍。发展志愿者3000余人,开展平安建设“双清行动”、群防群治“敲门行动”,推动群众从“送上访信”转变为“送感谢信”,引导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组织辖区20余家物业公司210名物业员工成立“党派我来服务实践队”,通过点滴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建设物业服务联合体。通过物业党建联建及“铁三角”发动群众发挥作用,推动32个无物业小区全部市场化运营。创新开展“物业服务+养老服务+零工就业+社区治理”工作,今年对又出现物业弃管的3个小区引进物业企业,努力实现问题共解、融合共治、行业共塑、美好共享的物业发展新路径。建设和谐和美街和平街。全年开展邻里文化活动百余场次,依托“石榴籽”邻里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各族群众开展歌咏展演、采摘节、邻里文化节、千人饺子宴、千名志愿者送万份腊八粥、社区治理万人会战、敬老活动月、邻里文化大集、心中的故事分享会、群众卡拉OK大赛、好邻里大串门、群众演唱会等喜闻乐见的活动百余次,2万余名群众参与其中,努力构建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互嵌式社区环境,以柔性、渗透式的方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创新工作机制,凝聚治理合力

和平街以基层治理创新为抓手,探索推行具有区域特色的“三访三代办”工作法,通过常态化开展“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专项活动,组织网格员、党员干部深入街巷楼栋,面对面收集群众诉求,建立涵盖民生服务、矛盾调解的“需求清单”。同时,创新建立“民生半月谈”议事机制,每两周组织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共建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对收集的问题分类梳理、限时办结,形成“收集—研判—办理—反馈”闭环管理。此外,街道精心打造“邻里议事厅”“楼栋微协商”等特色协商议事平台,鼓励居民以“拉家常”形式参与小区环境整治、停车管理等公共事务决策,推动治理重心下移。通过多元机制协同发力,和平街有效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民生温度在精准服务中持续升温。

和平辖区治理模式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服务方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变,工作成效从“管理管控”向“服务赋能”转变,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温情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将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周影


原文链接:

https://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25/07/21/030192926.shtml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