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兴安盟突泉县:沃野织锦绣 产业绘新篇

创建时间:
2025-07-21 16:12:31
来源:
北疆先锋网

七月蒜飘香,走进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一股股浓浓的蒜香扑鼻而来,这几天,家家户户的庭院紫皮蒜正在起收,上市。

突泉县是紫皮蒜之乡,年产紫皮蒜 1.4万吨。因紫皮蒜个头大辣味足、大蒜素含量高,而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是名特优新农产品,广受消费者好评。

走进突泉县紫皮蒜产业园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轰鸣,一颗颗大蒜被卷入机器前端的输送装置,经过分瓣、脱皮、筛选,一番操作后,一瓣瓣蒜米被清洗得“白白胖胖”,品相喜人。在紫皮蒜精细包装区,工人们正忙着修剪蒜头,挑选优质的紫皮蒜打包装箱。

2024年,突泉县整合资金1954万元打造紫皮蒜产业园,面积7685平方米,包括标准化厂房、消毒车间、冷藏库、保鲜库,以及消毒、制冷、蒜架、电力等配套设施。目前,产业园已正式运营,可年产精品包装蒜1000吨、蒜米2920吨、黑蒜60吨,综合年产值7365万元,冷藏保鲜库可储藏紫皮蒜蒜种1000吨以上。

“产业园资产确权到村集体名下,按总投入资金1954万元年收益3.5%计算,每年可为10个村村集体增收68.39万元。产业园可提供就业岗位30个,人均增收4万元,带动紫皮蒜种植基地1万亩,亩均增收1万元以上。今年,拟在产业园增设三条产品生产线,分别为黑蒜糖果生产线、蒜肠生产线、腊八蒜生产线。”突泉县太平乡党委书记陆兴伟介绍说。

近年来,突泉县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推动产业深度融合。除传统种植业提质增效外,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步推进奶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形成“牧草种植-良种繁育-规模养殖-乳品加工-品牌营销”的现代化全产业链体系‌。

走进突泉县奶制品加工车间项目建设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加紧安装设备。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总投资1170万元,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巴氏杀菌线和冷链物流车队。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70%,预计7月30日投产。

2024年突泉县被自治区农牧厅列为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县。奶制品加工项目是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推进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加工车间主要生产巴氏鲜奶及酸奶、奶酪、奶豆腐等突泉本地民族特色乳制品,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同时,生产原料来自县内自有牧场,牧场符合行业S级标准,能够提供最佳原料及营养保证。

“项目投产后年处理生鲜乳1万吨,预计年产值1亿元,可带动40余人就业,重点帮扶脱贫户、监测户,人均年增收2.5万元。下一步将通过品牌建设和政策扶持,促进县域奶业高质量发展。”突泉县农科局局长王彪介绍说。

近年来,突泉县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条,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辖区合作社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优势,为农户提供涵盖耕、种、防、收、售的“一条龙”服务,有力促进了农作物产量提升和农民收益增长。

玉米田此时正是水肥管理关键期。突泉县突泉镇平原村村民周耀东却一点也不操心自家土地,原来自前年开始,他就与突泉县艳梁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合同,将自家100亩土地,全程托管给合作社,彻底当上了“甩手掌柜”,享受农业社会化服务带来的红利。

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方式采用单环节托管、半托管和全托管三种土地托管形式,形成“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小农户”模式,打造集代购农资、提供整地、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巡田、叶柄检测、收获、销售等八个环节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作业,实现强服务、提产量、增收益。

为加快全县玉米单产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规模化发展进程,2024年突泉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成立,该项目是突泉县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政府+科研团队+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农业服务模式,总投资1900万元,占地面积12276平方米,建有专家工作站、农业服务站、企业生产车间。

据了解,2025年突泉县选取13个试点村开展整村推进社会化服务项目,计划引领带动全县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150万亩。截至6月末,突泉县已完成耕环节服务86.79万亩、种环节服务189.06万亩,防环节服务60.9万亩。(兴安盟突泉县县融媒体中心 曾令刚)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