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思路有时候跟不上。自从开展重点村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变化可太大了!街镇给我们补选了年轻干部,他们想法新、干劲足。而且这两年村里按照要求发展年轻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越来越有活力。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我对村子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村“两委”成员老张高兴的表示。
自开展重点村分类管理试点工作以来,包头市昆都仑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4个开展重点村分类管理试点的旗县区之一,积极探索重点村分类管理模式,按照廉政风险、社会治理、组织建设三个维度精准识别重点村,通过“共性+个性”因村施策,改革破题,扎实推进重点村分类管理工作落实落细,着力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防控有力,提高防范廉政风险水平。昆都仑区针对廉政风险重点村,构建起严密的监管体系,区农牧局、审计局等部门每年开展专项审计,区委巡察办定期巡察,强化日常监督。常态化开展议事互动,合力抓好问题和风险苗头遏制、事前预防、事中整顿,持续巩固拓展重点村分类管理工作成效。引入“三资”信息化监管制度,实现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实时监控,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村账镇计”,规范村级财务制度,廉政风险黄牌村昆北街道前口子村通过严格执行财务联审联签,规范合同管理,切实保障了村集体的合法权益。街道纪工委定期开展廉政谈话、组织培训、巡查抽查,累计组织廉政培训16场,覆盖村“两委”干部36人,有效筑牢干部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政治生态。
精准施策,社会治理创新升级。创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和效能,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社会治理红牌村昆河镇和平村因常住人口众多,外来流动人口占比高,社会治安风险较大,与昆河派出所构建“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机制,组建48人专业化网格队伍,排查整治47处安全隐患,举办法治讲堂10场次,治安案件显著下降。同时持续深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坚持党建引领一个核心,因地制宜发展立村富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群众持久受益。此外,各嘎查村充分运用“智慧昆都仑”平台采集人口信息,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完善村规民约,推进“五治”融合,乡村治理精细化大幅提升。
建强堡垒,强化领头雁队伍建设。增强嘎查村基层党组织的造血功能,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重点村倾斜,注重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组织“两委”班子届中补选工作,确保班子中有年轻干部,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5人到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加大对现有嘎查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政策解读和外出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创新开展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分享荟”活动,激发干部干事积极性。健全后备力量培养机制,优化“两委”班子结构,定期对嘎查村“两委”班子履职情况综合分析,每个嘎查村至少储备2名45周岁以下稳定后备力量,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建立重点培养台账和结对联系培养机制。通过一系列举措,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包头市昆都仑区委组织部 杨柳)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